冲突与和解:一九四八年沂蒙解放区的抗旱救灾与祈雨事件.docVIP

冲突与和解:一九四八年沂蒙解放区的抗旱救灾与祈雨事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冲突与和解:一九四八年沂蒙解放区的抗旱救灾与祈雨事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革命、农民革命,正是依靠广大农民的支持才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并最终赢得胜利。而中共依靠农民的过程,既是取得兵源和钱粮的过程,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稳定农民生活的过程。在推动农村经济和稳定农民生活的过程中,涉及许多方面、许多问题,其中如何减轻由战争和灾荒所导致的困难,对中共革命、中共政权一直是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当进入解放战争时期更是如此。以往对中共根据地、解放区的灾荒及其救治已有不少研究,但由于受到传统革命史观的束缚,大多仍在“政策—效果”的叙事模式之下,重政策、重结果而轻过程,由此弱化了革命历史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笔者近年来一直倡导“新革命史”的理念与方法。参见李金铮:《向“新革命史”转型:中共革命史研究方法的反思与突破》,《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1期;《再议“新革命史”的理念与方法》,《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第11期。。尤其是中共救灾措施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与农民的传统习惯是否存在矛盾,中共政权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尚未引起党史学界的足够关注。本文拟以1948年夏山东沂蒙解放区的抗旱救灾为例对此作一初步探索。之所以选择此例,主要是因为笔者在山东临沂市档案馆发现了与此相关的史料*目前笔者尚未发现学界发现和研究过这一事件。有关地方党史著作、革命回忆录在涉及1947年至1948年的生产救灾叙述中,亦未提到农民祈雨事件以及祈雨过程中发生的冲突。有三篇硕士论文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救灾有所阐述(赵晨:“山东抗日根据地救灾机制探析”,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0年;肖丽婷:“山东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救济事业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武盼:“山东抗日根据地对灾荒的治理及启示”,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但较少反映中共政权与农民群众的互动关系。应该说,不止山东,其他根据地、解放区的相关研究也大致如此。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涉及的祈雨事件,相关史料并不是特别丰富,因此在叙述和分析上都受到一定局限,不过大致能够说明问题。。其实,这一事件本身在中共革命史甚至山东革命史上并无多大影响,但通过对这一事件进行梳理、描述和分析,仍然能反映比较宏大的历史问题,即中共革命的救灾理念及实践、农民群众的心态及行为,尤其是中共干部与农民群众之间的互动关系、革命政策与民间传统之间的相互纠葛。

一、1948年沂蒙解放区的旱荒与生产救灾

沂蒙解放区主要指蒙山、沂水地域,在解放战争时期归属中共山东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由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展而来,包括鲁中、鲁南、滨海、渤海、胶东等五个行署,沂蒙解放区在鲁中区的范围之内。根据1945年抗战胜利后鲁中区党委的划分,鲁中区包括沂蒙、泰山、沂山等三个专署。沂蒙专署包括蒙山、蒙阴、沂东、沂中、沂南、沂源、新泰、泰宁等八个县。1948年7月,鲁中、鲁南合并为鲁中南区,沂蒙专区辖蒙山、蒙阴、沂水、沂南、沂源、莒沂等六个县。*《中共临沂地方史》第1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第3、435—436、583—584页。

作为中共华东的主战场,到1947年下半年,山东解放区已经连续取得多场战役的胜利,成功遏制了国民党的进攻步伐,战场基本转移到国统区。在此情况下,中共华东局将工作重心转到生产救灾工作上来,通过恢复和发展根据地生产,巩固已经取得的胜利果实。*《中共临沂地方史》第1卷,第395—396、446—448、573—577页。其中,最需要解决的是战争引起的灾荒问题。在长期被国民党控制的农村里,农民的存粮几乎被征用一空,牲畜和农具也都遭到严重破坏。据沂源县张庄、黄庄、鲁村、历山等四个区的不完全统计,被国民党军队抓走或逼走青壮年1万多人,被拆房屋1万余间,被抢粮食164万斤,损失牛、驴、骡、羊等8.8万多头,被割走庄稼几万亩*朱兆彬、刘兆东主编:《沂蒙旌旗》,黄河出版社,1996年,第475页。。即便战火停止之后,灾荒依然非常严重,断粮情况颇为普遍。蒙阴县大崮区的饥民数量上升到全区的1/2,个别村达到2/3;石匠窝有88户人家,断粮即达40户,群众多以翻白草、菠萝叶充饥*《中共蒙阴党史大事记(1922—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第200页。。部分群众发生脸肿、无力移动甚至病饿而死等现象。中共革命的大好形势面临严峻考验,“若不能迅速、全面的解决,就有可能在春荒之后,造成夏荒、秋荒、冬荒,使灾荒成为长期的连续的,以致影响到大反攻能否更顺利的发展”*社论:《紧急完成生产救灾,继续贯彻整编工作》,《军政通讯》第14期,1948年4月。。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1947年冬至1948年初,华东局连续召开会议,将生产救灾作为山东解放区全党全民的中心工作,提出“不饿死一个人、不荒掉一亩地”的口号,并颁布八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