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从“龙生九子”到“龙井祈雨”——明清《霍邱县志》所载张龙公传说考辨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常用来比喻同胞兄弟秉性不一,各有优长。“九子”之说特别是其各自姓名的表述,反映在明代一些文人笔记,比如陆容《菽园杂记》、李东阳《怀麓堂集》以及徐应秋《玉芝堂谈荟》中,但要溯其源流,则唐代流传在霍邱①、颍上两县交界处的“二龙争斗”的传说,是目前可见较早且完整的记述,民间据此又衍生出“张龙公”信仰和“龙井祈雨”风俗。学界以往对此少有研究,本文结合明清《霍邱县志》的记载和民间流传情况略加梳理,以期裨补阙漏,求教于方家。
一、凡俗身世:碑记方志中的张路斯及其行状
较早以传奇形式记载“龙生九子”说的,是唐代布衣赵耕所撰的《张龙公碑》。由于年代久远,石碑已不复存在,碑文却被保留在欧阳修《集古録》卷十中,为方便讨论,迻录于下:
君讳路斯,颍上百社人也。隋明经登第,景龙中,为宣城令。夫人关州石氏,生九子。公罢令归,毎夕岀,自戌至丑,归常体冷且湿,石氏异而询之,公曰:“吾,龙也,蓼人郑祥远亦龙也。骑白牛据吾池,自谓‘郑公池’。吾屡与战,未胜。明日取决,可令吾子挟弓矢射之,系鬛以青绡者郑也,绛绡者吾也。”子遂射中青绡,郑怒,东北去。投合肥西山死,今龙穴山是也。由是公与九子俱复为龙,亦可谓怪矣。余尝以事至百社村,过其祠下,见其林树阴蔚池水,窈然诚异物之所托。岁时祷雨,屡其应。汝阴人尤以为神也。[1](P2308)
引文中的两位主角都是“龙”,或者说托体为人的“龙”:一为颍上人张路斯,一为蓼人郑祥远。据同治《霍邱县志》卷一《舆地志》载:“乌龙井,在今乌龙庙集上,郑祥远化龙处,郑祥远,本镇人。”[2](P35)因此所谓“蓼人”,即今安徽省霍邱县人。“二龙争斗”的传说,大致就发生在颍上、霍邱两县交境处。文中“九子”之父张路斯有两个身份:一是作为“人”的张路斯,一是作为“龙”的张路斯(张龙公),后者下文会再讨论,就前者而言,典籍中对其行状多有记载。
首先是其科考与仕宦经历。《登科记考》卷二十七引《唐张公庙碑》云:“(张)年十六,中明经第。景龙中,为宣城令。”[3](P1087)“景龙”是唐中宗李显的年号,时间跨度在707至710年。若按《张龙公碑》所言他参加过隋末科举考试,那么由隋末至景龙已近百年;又按《唐张公庙碑》所载他中明经时已十六岁,那么张路斯任宣城令时已近百二十岁,因此《集古録》所载张路斯登第和出仕时间必有一误。从现有文献看,张路斯为官宣城期间颇有政声。据嘉靖《宁国府志》卷八载:“张路斯,景龙中为宣城令,在官垦土田、通水利,至今城北有张路斯田。”[4]光绪《宣城县志》卷三七亦载:
张路斯田,城南五里②,俗称其田不利耕者,多水灾,乃张公为令时垦之。张右史诗云:“张公乃人龙,为令尝在兹。”至今城北田相传为路斯(田)。[5](P884)
文中城郊荒地常遇水灾,大概相当于河漫滩,张公垦之,以利千秋。此外,《安徽通志》卷六十五载:“(太平府当涂县)路西湖,一名路斯(湖),因张路斯得名,在延福、姑孰二乡。”[6](P668)可见作为“人”的张路斯确实存在,百姓以“张路斯田”“路斯湖”等的命名来表达对他造福于民的感念。
其次,从有关“张路斯”姓名的争议,亦可窥其为官踪迹。据《挥麈后録》卷七载:
以上东坡先生所撰《颍州昭灵侯广碑》,米元章作《辩名志》刻于后云:“岂有人而名路斯者乎?盖翰林凭旧碑:‘公名路’,当是句断,斯颍上人也。唐人文赘多如此,米刻略云尔。”明清比仕宁国,因民讼,度地四至,有宣城令张路斯祠堂基者,坡碑言:侯尝任宣城令,则知名路斯无疑。元章辩之误矣。[7](P104)
引文谈到米芾曾作《辩名志》,认为张路斯本应作“张路”,后缀以“斯”是断句失误所致,该文被刻在苏轼碑文之后。引文的作者宋人王明清否定了米芾的观点,理由是他在宁国为官期间,曾亲眼见到张路斯的祠堂地基。王明清所记祠主身份为“宣城令”而非“张龙公”,也反映出张路斯确曾于宣城为官。
再次,张妻石氏身世亦有明确记载。前引《集古录》中言石氏乃“关州”(亦作“关洲”)人。明成化《中都志》卷四云:“关洲村,张龙公夫人石氏家于此。”[8]《安徽通志》卷五十一云:“关州村,在颍上县,张龙公夫人石氏家此。”[6](P532)可见石氏的籍贯为关州(洲)村,在今安徽颍上县。同治《霍邱县志》卷一《舆地志》引《颍上志》载:“关州,县西南七十里,与霍邱对境,中夹淮水,有安风津,为设防之所;水之南有洲,曰‘关洲’,村曰‘关州村。’”[2](P29)明确了关洲的具体方位。北宋熙宁中,宋神宗诏封石氏为“柔应夫人”[9](P506),苏轼《祷雨龙公既应刘景文有诗次韵》云:“言从关洲妃,远去焦氏台。”[10](P1806)所谓“关洲妃”,就是这位“柔应夫人”石氏。此外,《中都志》卷四又云:“柔应夫人墓,在(颍上)县西南三十五里淮润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桑林祈雨”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oc
- “土龙祈雨” 小考.doc
- “万舞”与殷商祈雨仪式.doc
- 《九歌•山鬼》祈雨风俗考论.doc
-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中的祈雨文献研究.doc
- 21世纪宋代祈雨的研究综述.doc
- 保漕与祈雨: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龙神信仰.doc
- 北宋皇帝祈雨灵验现象研究.doc
- 不敬与戏谑:山西的龙王祈雨习俗——基于人情网络的民俗学考察.doc
- 冲突与和解:一九四八年沂蒙解放区的抗旱救灾与祈雨事件.doc
- 2-红河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6.锡通项目2018年下半年工作会汇报材料(2018.7.9).docx
- 2018道路工程知识点汇总(新版).docx
- 附件3:月度生产例会安全汇报资料-站台门项目部.docx
- 附件2:广东建工集团2018年度科技成果汇总表.DOC
- 马武停车区、三汇停车区停车位管理系统,0#台账缺量.doc
- 攀成钢委办发〔2015〕19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与追究办法).doc
- 1-红河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第四工程分公司项目经济合同结算管理办法(修订).doc
- 厂站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