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逐音乐之美探灵魂佳处《琵琶行并序》群文阅读课件20张.pptx

高中语文课件:逐音乐之美探灵魂佳处《琵琶行并序》群文阅读课件20张.ppt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课

逐音乐之美,探灵魂佳处

琵琶行并序群文阅读;一、激趣导入;群文阅读古今中外,不少名人大师,都颇爱音乐艺术,并有很高的造诣和修养,也对音乐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群文阅读古今中外,不少名人大师,都颇爱音乐艺术,并有很高的造诣和修养,也对音乐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任务活动二速读,初步感受诗意,选择你喜欢的一首描摹画面。;任务活动二速读,初步感受诗意,选择你喜欢的一首描摹画面。;任务活动三精读;任务活动三精读;任务活动三精读;任务活动三精读;任务活动三精读;描摹音乐艺术手法小结:

1、比喻

2、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结合

3、用典

4、联想和想象;从古今描写音乐和声音的优秀作品看,对其描绘的方法有很多:;1、刘鹗《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写白妞唱歌:;2、金庸《笑傲江湖》对任盈盈箫声的描写:;一只鸟自地平线涌起,

缓缓地,盘旋在西方的天际。

它悠悠地飞下,又舒舒地飞上,

如片帆飄浮於微波的海洋。

那一片辽阔而溫暖的洋水,

荡得它懶懶地,有些微醉。

不久,海上吹起了巨风;

一波接一波向前洶涌。

忽然它振翅向天顶疾升,

疾升,疾升,要直叩天堂的大门!

那么远,那么高,那么渺小!

昂起头几乎都追眺不著。

转瞬在太空它息下了翅膀,

翻一个筋斗向下界飞降。

但是还不曾触到平地,

拍一拍双翼,又緩緩地飞起。

哦,緩緩地,緩緩地,飞向西方,

渐沒於黃昏那无边的苍茫。;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两首诗中都有对音乐的描写,却又有着各自的魅力,试从对音乐的描写和对演奏者技艺高超的表现手法两个角度分析两者的异同。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答案(1)对音乐的描写:都用了比喻的手法。所不同的是,白居易用了七个比喻,以形喻乐,化抽象之声为具体形象,将演奏的全过程细腻真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李白则只用了一个比喻“如听万壑松”来描摹琴声,并且也没有像白居易那样将整个过程写出来。

(2)对演奏者技艺高超的表现手法:都用了反衬手法称赞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如《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听蜀僧濬弹琴》中的“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所不同的是,在结构安排上,白居易是先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出琵琶女娴熟的技艺,然后才写自己的感受;而李白是先写自己的感受,再写蜀僧造诣之高深。;柏拉国对于音乐教育一事曾这样说:“音乐教育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音乐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音乐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教育。音乐的教育不在于教授节奏的变化、旋律的改变,而在于让学习者体会到音乐的美,音乐对于情操的陶冶、对于精神的丰富。借助音乐教育,让学习者体会到美与善,习得美与善,这才是至关重要的。音乐教育者应努力将美与善融入音乐而教授,而非单纯教授音乐技巧。希望每一个音乐学习者都能真正地体会美与善,习得美与善。

音乐之美动人心扉,涤荡灵魂。愿你我共同奋进,逐音乐之美,为灵魂探寻佳处。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