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异曲同工传革命精神《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第二课时教学课件.pptx

高中语文课件:异曲同工传革命精神《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第二课时教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异曲同工传革命精神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第二课时)

;异曲同工传革命精神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第二课时)

;;语文|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学习任务一: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两篇文章,体会鲁迅先生在字里行间表达的“至情”,及对烈士牺牲意义的理性思考。

;情感脉络句:

①“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②“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③“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④“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⑤“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⑥“我还有要说的话”

⑦“呜呼,我说不出话”;目的和作用:刘和珍君是为国而死的青年英雄的典范,是几千年来中国女子的爱国精神和高尚人格没有消失的明证;所谓的学者文人的诽谤使鲁迅先生忍无可忍,作文不仅是抒发悲愤,更是对伪学者的深刻的批评与抨击;三一八惨案就要过去了,写文章来使庸人们记住血耻,点醒庸人;通过写刘和珍君激起庸人们的愤懑之情,让庸人们从沉默中觉醒;将各方面的反应都呈现出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达了对反动势力的痛恨和对青年革命烈士的哀悼之情。;典故:

①方孝孺的典故

②《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典故

③向子期《思旧赋》的典故;①方孝孺的典故用意:是因为柔石和方孝孺在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精神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将为后人所敬仰和赞颂;同时,用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暴行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进步青年的罪行,这是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深刻揭露和控诉。

;②《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典故用意: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柔石被害的案情也是“谁也不明白”;秦桧捉拿道悦,与国民党反动派要抓鲁迅又非常相似,暗示了这个社会有如秦桧当道的时代。当然,鲁迅先生对道悦自行涅槃的做法是不赞成的,他并不像道悦和尚那样束手待毙,而是“逃走”,保存实力,继续战斗。

;③向子期《思旧赋》的典故用意:将自己当??的处境与心情和向子期相比,以揭露反动统治与司马氏以杀夺手段建立晋朝一样,政治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人们偶有不慎,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小结:两篇文章都悼念了刘和珍、白莽、柔石等一群好学求真、敢于斗争、勇敢无畏、有责任心和担当精神的革命爱国青年,赞颂了这群革命青年的英勇,悲痛于他们的牺牲,表达了对反动势力的痛恨。;学习任务二:比较两文在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上的不同,了解鲁迅先生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语文|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语文|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研习活动四:

这两篇文章被称为“鲁迅散文的抒情双璧”,《记念刘和珍君》抒情直露显豁,《为了忘却的纪念》则用了不少曲折隐晦的笔法。为什么同是“记念”为革命牺牲的青年,鲁迅先生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记念抒情方式”?;①从写作的时间来看:

《记念刘和珍君》写于1926年“3·18”惨案发生后的两个星期,这时候鲁迅的心情还难以平复,所以作文语言犀利激烈,抑扬顿挫,大起大落。

《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于烈士被秘密杀害两周年之后的1933年2月,时间的酝酿让作者反思革命,能够理性地表达情感。;②从社会背景来看:

《记念刘和珍君》的写作背景: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民众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政府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二百余人,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刘和珍便在其中。鲁迅先生于4月1日写下这篇悼念遇害青年的文章。

《为了忘却的记念》的写作背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疯狂进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大肆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1931年1月17日,柔石等5位革命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杀害。1933年2月,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③从鲁迅思想发展的历程来看:

1926年“3·18”惨案前后,鲁迅才刚接触马克思主义。1933年,鲁迅写《为了忘却的记念》时,已是一个成熟的共产主义战士了。长期的革命斗争,使他对反动派的认识更深刻了,对革命道路的曲折艰难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因此他比过去更能够冷静地面对黑暗的现实。因而《为了忘却的记念》比《记念刘和珍君》就显得更深沉,更能体现鲁迅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小结:钱穆先生评价“鲁迅一生的文学生涯,可分三阶段:同周作人译《域外小说集》,那是有意学林纾的;《呐喊》时期,这期间的文学意味够浓厚,他的精神,实近于唐、宋八家,在文学中描写人生;卷入政治漩涡以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