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docVIP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欣赏作者笔下的各种景物,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

2.把握文章的写景顺序和角度,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

3.体会本文把对景物的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

4.仔细品味本文看似随意实则精巧的语言,体会这种语言的妙处。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长江,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长河。她横贯中华大地,哺育着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和黄河一齐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吗?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长江之歌》的歌词中的“雪山”就是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各拉丹冬,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屹立在神秘的雪域高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马丽华的游记散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去揭开各拉丹冬的神秘面纱,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思。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阅读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懈怠”“接踵而至”“漫不经心”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

马丽华,1953年生,山东济南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我的太阳》、散文集《追你到高原》、长篇纪实随笔《藏北游历》等。

◎背景链接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作者马丽华在西藏工作多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

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了这篇游记。

2.目标任务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通读全文,划分文章段落。

第一部分(1、2):写初见各拉丹冬的景象。

第二部分(3—11):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

第三部分(12—15):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

◎阅读课文,梳理作者的游踪,理清文章的脉络,完成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作者循行程写了两天的活动,以第一天的见闻为主。采用④___________的写法,从安营在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到驶过冰河,最后进入冰塔林。

[参考答案]①草坝子②砾石堆③置身于冰窟④移步换景

◎随着行踪的变化,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感受有哪些变化?

3.目标任务三:精读品析,理解写景手法。

◎分析详略安排。作者在讲述这段游览经历时,重点描写了冰塔林的景色。文章第5—14段在描写冰塔林时是怎样进行详略安排的?

第5段:略写远望冰塔林的奇观。

第6段:略写近看冰山的景色。

第10、11段:详写置身冰窟时看到的奇丽景象。

第12—14段:略写第二天重返冰塔林,听到坚冰下的流水声。

◎感受神韵。下面我们来重点学习“最美冰塔林”选段。朗读第10、11段,勾画描写冰塔林美景的语句进行品析,感受景物的神韵,并写出评析文字。

提示: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感官描写等角度中,任选一个进行品析。

示例: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评析:简笔勾勒冰体的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并且称这些冰体为“最漂亮的这番模样”,足见作者对自然伟力的赞叹之情。(描写方法)

(1)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

评析:从听觉角度描写,表现冰风的永不停息与凛冽。(感官描写)

(2)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

评析:置身冰窟中,感觉仿佛置身于“琼瑶仙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冰窟的美丽、圣洁;“静穆”一词准确生动地写出冰窟的静态美;“晶莹和洁白”,写出冰的颜色与亮度。(修辞手法、词语运用)

(3)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

评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冰挂比作“冰的流苏”“长发”,生动形象地写出冰窟中冰体的形状,表现其美丽瑰奇的特点。运用对比,用“我”的渺小衬托冰山的巨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4)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评析:运用大笔涂抹的方法,从视觉角度写出了冰的色彩美,表现冰塔林的光彩神韵。(描写方法、感官描写)

◎品析写作手法与作用。请结合第11段内容,说说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手法,并简析其作用。

手法

例句

作用

融情于景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缓慢而从不懈怠。

把情感融入句子里,热情赞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冰塔林雕刻得如此之美。

修辞手法

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挂的美丽,流露出作者对冰塔林奇美景色的喜爱之情。

发挥想象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增加了文章的厚度,赋予眼前之景以历史的厚重感,引发读者的遐思迩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