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docVIP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8时间的脚印

1.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体会生动的写法。

3.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并用一些载体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介绍了一种奇特的记录时间的载体——岩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时间的脚印》,去看看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吧!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关注单句,理清说明顺序。

在说明文中,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起着总结性作用,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

◎自读任务一:请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重点关注单句成段的句子,把握文章内容。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此句强调说明了时间流逝的自然规律,引出下文对时间踪迹的记录。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此句过渡:内容上,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结构上,承上启下。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此句过渡:引出下文岩石“毁灭”的过程。

第11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此句引出下文雨水、海水和冰河对岩石的破坏。

第13段:“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此句补充说明生物对岩石的破坏。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此句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的过程。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此句过渡: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题;启下,引出下文有关岩石上历史痕迹的解读。

第24段:“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此句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岩石可以记录地壳活动。

第27段:“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此句过渡:承上,点明化石的作用;启下,进一步说明化石是怎样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的。

◎自读任务二:根据对任务一的单句成段句子的分析,梳理文章各部分内容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结合对任务一的单句成段句子的综合分析,可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由时间引出本文的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先讲非生物的地质现象,主要是岩石的侵蚀、瓦解、搬运、沉积和新生(5—21),接着讲其他几种情况(22—25),最后讲化石(26—29)。

第三部分(30、31):总结全文,阐释读懂“时间的脚印”的意义。

说明顺序: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读懂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说明,采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介绍。

◎自读任务三:根据前面内容的整理,说说本文的主体部分的逻辑关系。任选一个角度阐述理由即可。

示例一:例子的不同层次——先讲非生物的例子,再讲生物化石的例子;在介绍非生物情况的时候,先讲侵蚀作用对岩石的破坏,再讲新岩石的生成,最后讲地壳活动在岩石上留下的印记。

示例二: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一开始并未说岩石是怎么记录时间的,而是描述岩石的生灭过程。这是因为点明岩石的生灭过程,也是为了说明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说明作者并不是以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岩石的变化,而是将岩石的变化纳入宏观的视野中。

示例三:岩石的运动规律是: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

示例四: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的形态变化: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新岩石。

2.目标任务二:赏析语言,品味写法。

◎本文的语言跟《大雁归来》一文相似,也很有特点,既准确、精练,又生动、形象。找出文中能体现文章语言准确、精练又生动、形象的句子,并分析。

【示例一】

句子: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分析: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以及风雨等对岩石的破坏说成是“攻击”,仿佛是有意识的行为。这样就强化了它们与岩石的敌对性,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磨难”。

【示例二】

句子: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

分析:三个并列短语构成排比句,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几种自然力的气势。“冲来了”“爬来了”也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述,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挡的威力。

【示例三】

句子: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分析:说“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轻小的沙砾”去“旅行”,也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这样写,赋予了事物主动性(沙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