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刘渡舟伤寒论诠释.docxVIP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刘渡舟伤寒论诠释.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概说】

太阳,主要指足太阳膀胱经、腑及其生理功能而言。太阳病则主要指外邪侵犯足太阳膀胱经、腑后所发生的病证。

足太阳膀胱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因其从头至足,故是人体最大最长的经脉。太阳经行于背,背为阳之府,太阳经行于阳道;督脉又为阳经之总督,而太阳经上连于督脉的风府与督脉并行,故太阳为诸阳主气,为阳经之长。

太阳之腑为膀胱。《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说明膀胱有主藏津液和气化的功能。然而膀胱的气化,必须借助于肾气的支持,而肾主水的功能,又与膀胱水腑的气化开阖作用息息相关,由于太阳与少阴阴阳会通,脏腑经脉相连,故相为表里,而互相为用。

肾与膀胱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对水液气化功能方面。何谓气化?张介宾说:“津液入为水,水之化者为气,有化而入,而后又出,是谓气化则能出矣。”说明气化是由气以化水,气以行水,也就是说,水的变化在于阳气的作用。

太阳之腑在于里,它有藏津液的作用;太阳之经居于外,它有主表的作用。太阳主表的功能,也与气化的功能有关。因太阳之气,依赖于肾中元阳之气的资助,而肾阳资始之气通过太阳行于体表叫做卫气。卫气之行:古人认为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平旦阴气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而下太阳。因此,起到主表的作用。太阳,巨阳之义,其阳不巨,则不足以密腠理而抵御外邪。故太阳为六经之首,总统营卫,肥腠理,温肌肉而司开合。《灵枢·营卫生会》说:“太阳主外”,又说:“卫出于下焦”,足以说明太阳主表而与少阴的关系是分不开的。

所谓“卫气”,也可以说是阳气和津液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人体津液的输布,无不由于阳气的蒸化与流布。《灵枢·五癃津液别》说:“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可见气行则津布,津布则皮毛肌肉才能得到温养。故《灵枢·本藏》说;“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这就具体反映了卫气卫外固表的作用是和少阴水脏、太阳水腑、三焦水道的气化功能协同作用分不开的。

卫气虽然来于肾,起于下焦,但又必须藉赖中焦水谷之气的不断补充,使其生化不息。《灵枢·营卫生会》所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正揭示了卫气虽发源于下焦,但资助补充则在于中焦,而开发宣布则在于上焦。所以《灵枢·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这就不难看出,上焦肺气的呼吸开发也是太阳主表,发挥卫外为固作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太阳的病变特点:

太阳病,可分经证与腑证两类。但由于经与腑相连,故在病理变化上,又常互相影响而发病。若外邪初犯体表,正邪斗争在体表的部位,使太阳经气不利,阳气被郁,气机失宣而出现营卫不和等证,则称之为太阳表证,或叫太阳经证;若表邪不解,随经入腑,热与血结,或气不化水,又可形成太阳腑证。

太阳经脉行于头项,太阳受邪,经脉不利,则见“头项强痛”;阳气受伤,温煦失职,则见恶寒;邪在表,气血抗邪于外,则其脉必浮。太阳表病,由于感受风邪或寒邪的不同,而又分为“中风”与“伤寒”两类不同证候。

《素问·五藏生成》说:“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凡表受邪侵,则皮毛不利,玄府失调,以致肺失宣降,则可发生咳嗽、气喘等证。人体表里相通,故邪客于表,使里气不和而上逆,可兼见胃失和降的呕吐等证。

太阳与少阴,经脉相连,互为表里。若其人少阴阳气先拔,则太阳感寒以后极易内陷少阴之脏,而出现脉微细,但欲寐,厥逆和下利清谷等证;若太阳之邪不解,而少阴里证已见,如太阳头痛发热反见少阴沉脉,则叫太阳、少阴“两感”之证。因此证已内涉少阴,故带有险情,实不可轻视。凡太阳病而内累及少阴的,多与少阴阳虚有关。许叔微曾说:“伤寒不拘阴证阳证,阴毒阳毒,要之真气强壮者易治,真气不守,受邪才重,便有必死之道。”俗语说:“伤寒多死下虚人”,就足以说明少阴阳虚伤寒的严重性。

膀胱者,州都之官,主藏津液,为水之腑,有气化之权。若太阳在经之邪不解而随经内犯入腑,或由于膀胱自身的气寒水凝,气不行水,水不化气,则可发生膀胱蓄水之证。

太阳经邪循经入腑,若不与水结而与血结,其部位不在膀胱而在小肠者,则叫太阳蓄血证。太阳蓄水与太阳蓄血统称为“太阳腑证”。

太阳病为外感病的初期阶段,若邪向里传,首先则侵犯胸部,因为胸位邻近体表,即所谓“表邪入里必先胸”的意思。表邪化热蕴郁胸膈,若未与有形之邪相结,则为“虚烦”证;若与胸膈乃至脘腹痰水相结者,则为“结胸”证。若表证误治,损伤脾胃之气,使中焦升降功能失调,加之痰、水、食滞等邪气的干扰,发生以胃脘痞塞为主的证候,则为“心下痞”。

“太阳病篇”还收入了其他因于误治而后发生的脏腑虚实寒热的种种“变证”,对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