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度胁迫对彩虹明樱蛤存活 抗氧化酶和Na+_ K+-ATP酶活性的影响.docxVIP

盐度胁迫对彩虹明樱蛤存活 抗氧化酶和Na+_ K+-ATP酶活性的影响.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章编号:1004-2490(2023)02-0162-10

盐度胁迫对彩虹明樱蛤存活、抗氧化酶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裴瑞华1,2,郑梓瑶1,2,张诺1,2,刘其根1,2,陈丽平1,2,胡忠军1,2

(1.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2.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上海201306)

摘要:为探究彩虹明樱蛤(Moerellairibescens)对盐度胁迫的适应能力和调节机制,对其进行急性盐度胁迫实验,在盐度5~50之间设定10个盐度梯度(5,6,8,11,14,18,23,30,39,50),观察死亡情况。结果显示,盐度胁迫96h后,盐度50组死亡率为100%,盐度39、30、23、6、5死亡率分别为43.3%、6.7%、3.3%、1.7%、8.3%,而盐度8~18之间的4个组中未发现死亡个体。根据急性胁迫实验结果设置5个盐度梯度(6、12、18、24、30),测定0、24、48、72、96h鳃和消化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Na+/K+-ATP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在同一盐度胁迫下,彩虹明樱蛤鳃和消化腺的SOD、CAT、GSH-Px和Na+/K+-ATP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不同盐度组SOD、CAT和GSH-Px活性在24h或48h达到高峰,不同盐度组Na+/K+-ATP活性在48h或72h达到高峰。研究表明,彩虹明樱蛤的适宜盐度为8~18,3种抗氧化酶对盐度胁迫响应时间短于Na+/K+-ATP酶。研究从生存适应和应激相关酶活性角度探讨了彩虹明樱蛤对盐度的响应,可为其养殖和保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彩虹明樱蛤;盐度;死亡率;抗氧化酶;Na+/K+-ATP酶

中图分类号:S917.4文献标志码:A

河口是发生潮汐和咸淡水交汇的重要地带,其盐度变化剧烈。因贝类迁移能力有限,盐度变化对它们的生理影响很大,会导致其在河口地区分布范围逐渐萎缩,资源量大幅度下降[1-2]。高渗或低渗等环境胁迫会直接引起生活在河口地区的贝类体内渗透变化及氧化应激等生理反应[3]。

Na+/K+-ATP酶是钠离子(Na+)-钾离子(K+)泵的重要活性成分,在维持动物体细胞内外离子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水平常作为动物渗透压调节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自由基清除酶是生物体抗氧化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生动物

的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评估生物受环境影响的有效指标[4]。一些学者以SOD、CAT、GSH-Px、Na+/K+-ATP酶或丙二醛(MDA)等指标研究了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5]、泥蚶(Tegillarcagranosa)[6]和文蛤(Meretrixmeretrix)[7]等河口双壳类对盐度的生理应激反应。

彩虹明樱蛤(Moerellairidescens)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帘蛤目(Venerida),樱蛤科(Tellinidae),俗称梅蛤、扁蛤、海瓜子等,为小型滩涂经济贝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口以南浙江沿岸的沿海地区,是长江口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8]。因味道鲜美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有关彩虹明樱蛤的研究

收稿日期:2021-07-2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D0900504,2017YFC0506003)

作者简介:裴瑞华(1997—),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水生生物毒理学。E-mail:M190100325@st.sh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业知识分享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各种专业试卷分享(尤其擅长医学类);擅长专业PPT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