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历史文化学-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pptx

历史文化学-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一、正面战场的抗战;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抗战家书是一个民族泣血的记忆。有学者收藏了一封80多年前的家书,其中写道:“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现尚源源增援中,以现势观察,沪战纵有些微变化,决无碍整个计划。”经“沪战”一役()

A.日军被迫三易主帅

B.抗战自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中国军队取得正面战场最大胜利;2.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等20万人协同作战,在山西忻口抗击7万日军,首创歼敌逾万的纪录。忻口战役反映了()

A.中日两国军事实力对比悬殊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

C.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持久抗战方针产生了积极效果;3.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下列对此次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鼓舞了民族抗战的士气

B.日本大规模南下的企图被阻止

C.中原解放区遭到了突袭

D.山东解放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4.1938年10月底,蒋介石发表《为国军退出武汉告全国国民书》,指出:“盖抗战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量”,号召全国同胞继续贯彻持久抗战、全面战争、争取主动之一贯方针,造成最后之胜利。可见,武汉会战()

A.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B.推动了全面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C.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计划

D.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首次大捷;5.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会战等7次大规模战役,每次战役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至1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人以上。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先后调集40万人,抗击日军10万余人的进攻,这接近战略防御阶段4次大会战的规模。材料表明()

A.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仍然继续抗日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大部分力量

D.集中优势兵力进行会战是正面战场战胜日军??法宝;二、敌后战场的抗战;二、敌后战场的抗战;6.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7.敌后抗日根据地一般有三级武装体系:第一级为主力部队,第二级为地方武装、游击队,第三级为民兵、自卫队。主力部队与隶属于军区的地方武装都属于正规军,县级以下有游击队、民兵、自卫队,为非正规武装。该体系()

A.适应了全面抗战的局面 B.促进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C.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D.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三、东方主战场;三、东方主战场;8.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以下史实能证明此结论的有()

①十几万中国华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承担战勤任务

②1942年,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③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与谋划和指挥

④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总兵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四、抗日战争的胜利;9.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在中国的条件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及合作社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广大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毛泽东旨在强调()

A.坚持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迫性

C.进行经济建设的紧迫性

D.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作业:;谢

文档评论(0)

金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