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6+精耕细作——中国古代农业与经济重心的转移+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pptxVIP

主题6+精耕细作——中国古代农业与经济重心的转移+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向一中国古代的农业

1.(2022·湖南高考,2)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举

A.体现以农为本 B.服务于汉初战事

C.意在藏富于民 D.解决了财政危机;;2.(2022·辽宁高考,5)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表中宋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3.(2022·重庆高考,6)王祯《农书》记载:“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由此可知,元朝时

A.木棉开始向北传播

B.商贾对外出口大宗棉布

C.丝绸产量不及棉布

D.国家统一促进棉布流行;;4.(2021·福建高考,5)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间人种红薯”;江西大庾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富民思想的践行 B.新农作物的传播

C.饮食结构的改变 D.人地矛盾的加剧;;考向二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

1.(2022·北京高考,2)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右侧示意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2.(2021·全国乙卷,25)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3.(2021·山东高考,3)右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4.(2021·河北高考,5)明朝重新疏通大运河后,有些年份南粮北运达五六百万石,超过元朝海运漕粮年度最高额。同时,运粮船夹运的南方丝织品、棉布、瓷器等广销北方各地,返航时装载的大批棉花、杂粮等销往东南沿海。据此可知,明朝大运河航运

A.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

B.导致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引发了“海禁”政策出台

D.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1.唯物史观——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2.历史解释——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3.历史理解——均田制实施的条件、内容和作用;4.历史解??——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视角1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1.(2023·重庆调研)西周时期,天子率领百官扶犁亲耕成为国家大典,所谓“春籍田而祈社稷也”。周人允许殷商遗民经商,但周人子弟绝对不行,只能进行农耕。这表明西周时期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注意笼络殷商遗民 D.神权政治色彩浓厚;;2.(2023·重庆巴蜀中学模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大禹籍贯及治水地点提出了不同看法:有的说大禹是山东人,治水在今齐鲁一带;有的说大禹是山西人,治水始于汾河;有的说大禹是安徽人,治水在今淮河一带;有的说大禹是越族人,治水在今江浙一带。这些说法

A.体现了同源共祖的思想 B.导致了宗法分封制崩溃

C.反映了农耕文明的扩展 D.促成了统一观念的形成;3.(2023·武昌检测)春秋各国,宗室贵族相互倾轧,胜者对待失败者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分其室”;商鞅“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将大家族分为小家庭,一“室”变多“户”,由官府析分登记。这一变化说明

A.分封制度不断强化 B.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C.伦理道德日益败坏 D.社会转型趋势明显;;4.(2023·宁德三模)下图为四川成都曾家包汉墓出土的画像石拓片,画面中可见住房、粮仓、舂米池、荷塘、水田、池塘等,以及提水、运粮、厨工炊煮、列坛盛酒等劳作场景。这些画像石可以佐证当时

A.小农经济的盛行 B.精耕细作的发展

C.官营经济的运作 D.地主田庄的概貌;;5.(2023·泰安二模)下表为史书关于汉朝时期社会情况的部分记述。这反映了;;6.(2023·重庆巴蜀中学高三月考)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躲避战祸或为防御少数民族的侵扰,中原地区世家豪强常召集其宗族乡党,择一便于守御之地,屯聚为坞堡。有些坞主控制着大量土地,聚集了数百、数千家人户坞民为其劳作。这一组织

A.强化了庄园经济自给自足色彩

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

C.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便利了国家的赋役征发;;7.南宋时,随着大批北方人口的南移,麦的需求量激增,促使南方麦的种植逐渐普遍。据庄绰《鸡肋编》卷上记载,江、浙、湖、湘、广地区,所种春小麦,“不减淮北”;植棉区已从两广、福建逐渐推广到长江和淮河流域,棉花的“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材料反映了南宋时期

A.南方开始种植小麦 B.已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C.南北农业交流频繁 D.南方农业获得较大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