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020.74-2019 道地药材 第74部分:江香薷.docxVIP

T∕CACM 1020.74-2019 道地药材 第74部分:江香薷.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11.120.01

C23

标准

T/CACM1020.74—2019

道地药材第74部分:江香薷

Daodiherbs—Part74:Jiangxiangru

2019-08-13发布

2019-08-13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572

T/CACM1020.74—2019

前言

T/CACM1020《道地药材》标准分为157个部分:

——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

——第73部分:东北鹿茸;

——第74部分:江香薷;

——第75部分:江栀子;

——第157部分:汉射干。

本部分为T/CACM1020的第7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道地药材生态遗传重点研究室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联合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中研百草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元、詹志来、黄璐琦、郭兰萍、孙景、唐德英、黄迎春、郭亮、陈金龙、李可意、余意。

573

T/CACM1020.74—2019

道地药材第74部分:江香薷

1范围

T/CACM1020的本部分规定了道地药材江香薷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质量特征。

本部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地药材江香薷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CACM1020.1—2016道地药材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3术语和定义

T/CACM1020.1—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江香薷jiangxiangru

产于以江西新余分宜为核心及其周边地区的香薷。

4来源及形态

4.1来源

本品来源于唇形科植物江香薷Moslachinensis‘jiangxiangru’的干燥地上部分。

4.2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茎高9cm~40cm,纤细,自基部多分枝,或植株矮小不分枝,被白色疏柔毛。叶线状长圆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3cm~2.8cm(~3.3cm),宽2mm~4mm(~7m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渐狭或楔形,边缘具疏而不明显的浅锯齿,上面榄绿色,下面较淡,两面均被疏短柔毛及棕色凹陷腺点;叶柄长3mm~5mm,被疏短柔毛。总状花序头状,长1cm~3cm;苞片覆瓦状排列,偶见稀疏排列,圆倒卵形,长4mm~7mm,宽3mm~5mm,先端短尾尖,全缘,两面被疏柔毛,下面具凹陷腺点,边缘具睫毛,5脉,自基部掌状生出;花梗短,被疏短柔毛。花萼钟形,长约3mm,宽约1.6mm,外面被白色绵毛及腺体,内面在喉部以上被白色绵毛,下部无毛,萼齿5,钻形,长约为花萼长之2/3,

果时花萼增大。花冠紫红、淡红至白色,长约5mm,略伸出于苞片,外面被微柔毛,内面在下唇之下方冠筒。上略被微柔毛,余部无毛。雄蕊及雌蕊内藏。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球形,直径约1.2mm,灰褐色,具深雕纹,无毛。花期6月~9月,果期7月~11月。

574

T/CACM1020.74—2019

5历史沿革

5.1品种沿革

香薷始载于南北朝时期《名医别录》:“味辛、微温,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云:“家家有此,惟供生食,十月中取干之,霍乱煮饮,无不瘥,作煎,除水肿尤良。”此记载指出了香薷的采收季节,基本同现代香薷属植物的采收期。

宋代《本草图经》记载:“旧不著所出州土。陶隐居云:家家有之。今所在皆种,但北土差少,似白苏而叶更细。十月中采,干之……寿春及新安有。彼间又有一种石上生者,茎、叶更细,而辛香弥甚,用之尤佳。彼人谓之石香薷。《本经》出草部中品,云生蜀郡、陵、荣、资、简州及南中诸山岩石缝中生。二月、八月采苗、茎、花、实俱亦主调中,温胃,霍乱吐泻,今人罕用之,故但附于此。”《本草图经》所载为唇形科香薷属香薷组之植物,似白苏而叶更细,与土香薷Elsholtziaciliata(Thunb.)Hyland.十分相似,而寿春及新安等地石上生者与石荠苎属石香薷MoslachinensisMaxim.相符。古新安在江西吉安东南,为现今江香薷主产地分宜一带。书中对香薷形态、生境、药效简言描述。石香薷在宋以前已被认识到疗效胜于香薷,但应用还局限于江西、四川一带。

宋代《本草衍义》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