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丽的想象与宏阔的意象.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18阅读专题5瑰丽的想象与宏阔的意象

——联读《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欣赏艺术特色

【专题解读】

李白和杜甫作为唐诗的双峰,他们的作品是充盈着生命、充溢着力度的,体现了盛唐魄力和盛唐气象。不过两位诗人的诗风迥异:“大字是工部的家畜”而“雄奇是李太白的绝招”。本专题通过知人论世,研读诗文,从视角、意象、手法、结构等方面鉴赏两位诗人作品的艺术特色。

【预习任务】

1.反复诵读并背诵两首诗歌;

2.勾画圈点诗歌的意象;

3.补充阅读中国古代文史经典读本《杜甫诗选评》《李白诗选评》

【活动设计】

活动一:观图辨诗鉴诗人才性

观图识人,知人论世

结合你对杜甫和李白的了解,请判断下图中哪位是诗仙?哪位是诗圣?并简述你的判断依据。

郭沫若先生曾著有《杜甫与李白》一书,书再版后的封面很有趣,两位诗人都是勾勒几笔,就连五官也给省了。可是我们却一眼便能猜出谁是李来谁是杜。两位诗人的姿态已然给了我们答案,李白是昂首云天,傲视八极的,而杜甫则立足大地,直面人生的。这与我们对两位诗人的了解也是契合的。

文如其人,涵咏唱叹

朗读下面两首诗,根据诗歌风格,在横线处分别填写诗人。

古风(其十一)黄河二首

唐代:唐代: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

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驱众庶戴载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同是以黄河为依托,李白笔下的黄河浩浩荡荡,从昆仑到东海,从天际到胸间,九曲万里尽收眼底,看见诗人站在天上俯瞰大河,其精神指向于天,指向海阔天空的神话联想。杜诗写黄河没有夸张,不过也有力,而其精神指向于土地,感受着土地的躁动与悲凉,体验着土地的焦虑与饥渴,正视着土地的创伤与呻吟。这样的诗风和诗人心性、人物姿态都是一致的。

李白全力创作旧题乐府和六朝风味的歌吟,杜甫则传承《诗经》、汉乐府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在五言古诗、五言排律、七言律诗及歌行间开合排荡。

活动二:比照研读赏诗风特色

前人总结两位诗人的风格离不开“豪放飘逸”“沉郁顿挫”,但这样的诗风具体有哪些体现呢?看似迥异的风格为什么都是盛唐气象的代表呢?

《梦游天姥吟留别》与《登高》都属于登临高地的抒怀的作。李诗留别述情,借述梦于别友之际,写遭谗去京、意欲访道求仙的愤懑。杜诗则写登高所见江上秋色,抒写了晚年到处漂泊、艰难潦倒的处境和无限悲凉的心情。两首诗的创作背景、抒发情感都有所不同,其中艺术特色尤其不一,接下来,我们对诗作各具特色的表现手法细加体会。

1.组成李诗、杜诗研究小组,借助表格及提示,填写自己的概括和分析。

李诗鉴赏小组任务:《梦游天姥吟留别》

鉴赏角度

特色

结合诗句分析

视角

仰视:青天视角

意象

瑰丽奇特

手法

结构

由真入梦,由梦返真

杜诗鉴赏小组任务:《登高》

鉴赏角度

特色

《登高》结合诗句分析

视角

俯视:大地情结

意象

手法

叠加、删减

结构

起承转合

2.整合汇总,梳理作品艺术特色。

李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诗

《登高》

视角

青天视角仰视

连、横、拔、掩、倾

四万八千丈

大地情结

俯视

高、急、下、来

意象

瑰丽奇特

镜湖月、谢公屐、海日、天鸡、熊、龙、森林、洞天石扉、云之君、猛虎鼓瑟、鸾凤驾车、仙之人

宏阔工整

风、天、猿、渚、沙、鸟

落木、长江

手法

夸张、想象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叠加、删减

远近高低、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结构

跳跃流转

由真入梦,由梦返真

起承转合

由景入情

视角:

李白写梦游天姥山始终是一种仰视的姿态,开篇淋漓得展现天姥山势之高,用“连、横、拔、掩、倾”等动词及“四万八千丈”这样的神秘数字来展现想象中高出天际的名山,心向往之。飞度之后也是一路向上,“身登青云梯”一直到半壁,见到“海日”喷薄,闻着“天鸡”报晓。千岩万转之后已然触及不见底的“青冥”,目睹“云中君”等仙众纷纷而来下。整个过程中,我们跟随着作者始终昂着头颅,这种“天外天”视角是与诗人的心灵一脉相通的,或者说它就存在于诗人的潜意识之中。

杜甫则是站在高处,感受到秋气萧瑟,秋风伴着哀戚的猿声疾驰着,。接着他的视线往下,目及“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滚滚长江”。最后则是那个以一个不在场的空酒杯,应付着大千世界,悲凉地咀嚼着一个忧郁的生命。文如其人,一以贯之。

意象与手法:

李白进入梦境后所“见”之景,所感之象都是在他

文档评论(0)

在羡智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学历提升,升学规划,选科指导,生涯规划。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5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