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症状?.docx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症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症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状,尤其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早期症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什么表现?得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会怎样?以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并发病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见症状:

血小板寿命缩短、瘀斑、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黑便、脾大、齿龈出血、鼻衄、血小板减少、脾肿大

*一、临床表现

临床以出血为主要症状,无明显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血小板计数100109/L,骨髓核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总数增加或正常,血清中检出抗血小板抗体(PAIgG、M、A),血小板寿命缩短,并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即可诊断。

ITP出血的特点是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多为散在性针头大小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点,形成瘀点或瘀斑;四肢较多,但也可为全身性出血斑或血肿;有些患者以大量鼻衄(约占20%~30%)或齿龈出血为主诉。常见呕血或黑便,多为口鼻出血时咽下所致,发生真正胃肠道大出血者并不多见。球结膜下出血也是常见症状。

偶见肉眼血尿。约1%患者发生颅内出血,成为ITP致死的主要原因。青春期女孩可见月经过多。其它部位出血如胸腔、腹腔、关节等处,极为少见。

除了皮肤、粘膜出血外,仅10%~20%患者有轻度脾肿大。急性暴光发病常伴有发热。出血严重者可有失血性贫血,侧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常伴有局部血肿的相应症状,颅内出血时表现为头痛、嗜睡、昏迷、抽搐、麻痺等症状。急性暴发型病人除血小板减少外,常伴有血管壁的损害,故出血较重。

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病程将ITP划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程在6个月以内者称为急性型,在6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型。有些急性ITP可能转为慢性型。

急性ITP一般起病急骤,出现全身性皮肤、黏膜出血。起病时常首先出现肢体皮肤淤斑。病情严重者部分淤斑可融合成片或形成血疱。口腔黏膜也常发生出血或血疱,也常出现牙龈和鼻腔黏膜出血。少数患者有消化道和泌尿道出血或视网膜出血。轻型病例一般仅见皮肤散在淤点和淤斑。急性ITP多有自限性,80%~90%的患者在病后半年内恢复,其中多数在3周内好转。少数患者病程迁延而转为慢性ITP。

慢性ITP约30%~40%患者在诊断时无任何症状。一般起病缓慢或隐袭,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与黏膜出血,出血症状常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皮肤紫癜及淤斑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以四肢远端多见,尤其在搔抓皮肤或外伤后易于出现皮肤紫癜和

淤斑。黏膜出血程度不一,以口腔黏膜、牙龈、鼻黏膜出血和女性月经过多为多见,也可出现血尿或消化道出血。一般出血症状与血小板计数相关,ITP患者除了出血症状和体征外常缺乏其他体征,一般无脾脏肿大。在慢性型患者偶有(不足3%)轻度脾脏增大者。

*二、诊断

ITP的主要诊断依据是临床出血征象,血小板数减少、脾脏无肿大、骨髓巨核细胞有质与量的改变及抗血小板抗体等。1986年12月在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止血学术会议上提出了以下ITP的诊断标准:多次化验血小板数100 109/L;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脾脏不大或轻度增大;下列5点中具备任何1点:①泼尼松(强的松)治疗有效;②PAIgG增多;③PAC3增多;④切脾有效;⑤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可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老年人ITP应与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如药物、感染等原因;若伴脾脏肿大,应警惕可能有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其他疾病。

诊断标准和依据国内诊断标准(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1986)。

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以下5项中至少1项:

(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2)脾切除治疗有效。

(3)PAIgG增多。(4)PAC3增多。

(5)血小板寿命缩短。

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诊断评析

现有人根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thrombocytopenic purpura),仍沿用ITP缩写。目前,文献中将两者混用的现象较普遍。但从国外几部较权威的血液学专著中的观点来看,两者的内涵不应相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该指无明确诱发因素、不伴有其他免疫病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一部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还包括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伴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诊断ITP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