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牡丹诗概观——基于电子文献检索计量分析的全唐牡丹诗史略.doc

全唐牡丹诗概观——基于电子文献检索计量分析的全唐牡丹诗史略.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唐牡丹诗概观——基于电子文献检索计量分析的全唐牡丹诗史略

“牡丹诗”是指以“牡丹”为题即题含“牡丹”之名的诗。据《全唐诗》及其《补编》电子文本检索试计量分析,比较以“梅”、“桃”、“菊”等五种常见花卉为题的诗,牡丹诗作家、作品数量最多的事实,体现了全唐时代牡丹为“花中王”的地位。而全唐牡丹诗作家作品的行列,则显示全唐牡丹诗兴于盛唐,盛于中唐,光大于晚唐五代。白居易为全唐牡丹诗第一人,而元稹、刘禹锡、孙鲂堪与之并称“四大家”。此外以一首或一句诗得名者有李正封、李山甫、罗隐、卢肇“四名家”。但仅以诗篇论,无名氏《白牡丹》和传为皮日休《牡丹》一诗可能更广为人知。利用电子文献检索的文本计量分析不仅是技术手段的革新与进步,还需要学理上的提高与创新。即使从检索具体操作的层面看,这种研究的每一步骤也都是浸透着学术性的工作。

《全唐诗》;牡丹诗;计量分析;四大家;四名家

检“牡丹诗”之称,今存文献中最早见于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十《李正封》载:“唐文皇好诗,大和中赏牡丹,上谓程修己曰:‘今京邑人传牡丹诗,谁为首出?’对曰:‘中书舍人李正封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1]1374其中所称“文皇”即唐文宗。由此可知,“牡丹诗”之称至晚起于唐文宗(827~840在位)时;而“牡丹诗”之名义,由以上引文也可以推知,即指咏牡丹也就是以“牡丹”为主题的诗。这在一般情况下其题目中应含有“牡丹”之名。否则,即使诗中涉及牡丹,也还很难说一定就是“牡丹诗”①我国古人赋诗命题,除曰“无题”、“寓意”等为故意隐晦者外,大都直指本事,或揭明主旨,故本文仅以诗题含“牡丹”之名者为牡丹诗,作计量分析的对象。反之,写及牡丹而诗题不著“牡丹”之名,则表明诗人之主意并不在牡丹,或至少是诗写牡丹的不够专注,如齐己《湘中春兴》(《全唐诗》第八四六卷)、卓英英《游福感寺答少年》(《全唐诗》第八六三卷)、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全唐诗》第八九0卷)、无名氏《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全唐诗》第八九九卷)等,虽涉及牡丹,但比较题目中含“牡丹”之名的作品,其主意并不在牡丹,所以不是典型的牡丹诗,概不在本文计量分析之列。。这个道理当即如“梅花诗”、“菊花诗”必以“梅花”或“菊花”为题一样,而“折梅逢驿使”(陆凯《赠范哗》)和“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无论其本句与原诗都不算作“梅花诗”或“菊花诗”。

笔者承认这样定义“牡丹诗”可能是一个限定过于严格的概念。但是,一方面从语义学上看“牡丹诗”肯定不等同于“涉牡丹诗”;另一方面,对于“牡丹诗”的研究来说,也只有聚焦其典型之作才最方便深入把握事物的本质;还有就是因为如此定义之故,也给了在相关文献中检索“牡丹诗”及其作为参照的以同样原则定义的别种花卉诗以很大的方便。当然就全唐牡丹诗的研究来说,最基本的方便之处是早就有了清人辑《全唐诗》,近今又有了著名学者陈尚君教授续辑校的《全唐诗补编》(以下或与《全唐诗》并简称“两书”),加之随着世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两书又先后有了各种电子版本,使通过检索做全唐牡丹诗的计量分析研究,成为一件不再令人望而却步而颇有奇趣的工作。因此,笔者虽于唐诗素无研究,但仍经不住一尝此走“捷径”的诱惑,乃试撰小文,据两书对全唐牡丹诗的概貌试作计量分析①两书所称“全唐诗”,都是把全唐五代的诗词全部包括进去了。所以本文基于两书的牡丹诗研究概称为“全唐牡丹诗”,实际是包括唐朝(618~907)在内的全唐五代(618~960)题含“牡丹”的诗词。。由此以图探讨全唐牡丹诗在同时代诸花卉诗歌中的地位及其自身发展的分期和代表作家作品等基本情况,也希望藉此得到基于电子文本检索这一新技术对全唐诗作计量分析研究的经验,或可对类似课题的研究有一定参考。

一、全唐诗中牡丹独尊的地位

“牡丹”作为诗歌的素材或形象,其实虽然早在《诗经·郑风·溱洧》中就已经出现了。但今存文史古籍中可见“牡丹”之名出现较晚,甚至晚至唐初也还不甚流行。因此,比较更早普及于中国人生活中的桃、梅、菊、杏、梨花等花卉在诗歌中的随处可见,唐诗中“牡丹”作为“花中王”的地位和牡丹诗能够独树一帜,并不表现在“牡丹”之名出现频率之高,而是体现于其受诗人专注和贵重的程度。这可以从唐诗中检索牡丹与其它多种花卉在不同情况下出现频次的比较约略可知。

据两书电子文本检索主题词“牡丹”,拟作为参照项检索的分别是日常生活和诗歌中最为常见的“桃”、“梅”、“菊”、“杏”、“梨”等共五种花卉②本文此处和以下检索所采用《全唐诗》与《全唐诗补编》分别是《汉籍全文检索系统》和尹小林《国学宝典》版电子文本,引用文字均据纸本[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中华书局1992年版)校正,并随文括注书名、册数、页码。。由于古代汉语组词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