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艺文志之牡丹诗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亳州艺文志之牡丹诗初探

亳州牡丹在明清时期繁盛一时,留下了众多歌咏牡丹的篇章。本文试从亳州艺文志中收录的牡丹诗入手,阐述亳州牡丹的兴盛以及牡丹进入文人的审美视野后所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牡丹审美文化,并进一步梳理出牡丹审美文化的变迁过程。

亳州牡丹;牡丹诗;审美变迁;闲适崇雅

牡丹,原为野生植物,仅有简单五瓣花朵,后经引种培育,才花团锦簇,色彩缤纷,雍容华贵,成为花中之王。牡丹初称木芍,依芍药而得名,两千年前只把牡丹作为药物。约在南北朝时期,才把牡丹作为观赏花卉。隋朝进入宫苑,到唐开元始盛于长安,宋时洛阳牡丹甲天下,明朝栽培中心移到亳州,明清时期,亳州的牡丹繁盛一时,曾经独步天下,超过河南洛阳,可谓举世闻名。清移曹州(今山东荷泽),世称洛阳、亳州、曹州为我国三大丹都。

中国古代诗歌向有“咏物言志”的传统,牡丹以其国色天香更是早早就进入了文人的审美视野,留下了众多歌咏牡丹的佳作名篇,亳州作为我国三大丹都之一,同样留下了许多歌咏牡丹的优秀诗篇。亳州艺文志共收录牡丹诗十八首,多为文人之间的闲游唱和之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亳州牡丹的兴盛以及牡丹进入文人的审美视野后所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牡丹审美文化。

一、牡丹诗与亳州牡丹的兴盛

胭脂一抹晚春天,国色园中尚宛然。

吟到断肠朱十句,谯都花比洛阳妍。[1]

此诗是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陶澍先生在亳州公馆观牡丹时为赞颂亳州牡丹而作,“谯都花比洛阳妍”,一语道尽了当时亳州牡丹的繁荣兴盛。

被誉为“花中之王”的牡丹,在亳州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而且以花木艳丽、秀美多姿而艳冠群芳。亳州志上记载:亳州种植牡丹始于晋,当时就已有御衣黄、迭翠芯珠、桃花湛露等许多名甲天下的极品。后“初盛于洛(阳),再盛于亳。序至今日,亳州寂寞,而盛事悉归曹州”[2]。北宋时,亳州牡丹品种已达150多个。到了明代,薛凤翔酷爱牡丹,辟百亩土地作园,集天下名品种之。此后多年,亳州牡丹的种植时盛时衰。

作为著名的“药都”,亳州大地上的牡丹,以药用牡丹为主,粉色的居多,微风吹来,香气扑鼻,让人沉醉花间,留恋忘返。后来,一些世家望族将其移入园林,品种,花色也越来越多,牡丹的观赏盛极一时。

亳州的观赏牡丹之所以能盛极一时,是和薛氏祖孙是分不开的。薛蕙(1489~1539),字君采,号西原,晚年号大宁居士,人称西原先生,明代著名诗人。明正德九年(1514),薛蕙考中进士,被授刑部主事。因为谏武宗南巡,惹恼了皇帝,被当廷杖打,并剥夺了俸禄,受此打击的薛蕙称病引退,回到了亳州老家。不久之后,被重招回京,担任吏部考功郎中。嘉靖初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也卷入了这场纷争之中,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不久,薛蕙因给事中陈恍案和亳州知州颜木案牵连,皇帝下诏令其解职听勘,回到亳州家中。后来吏部复其职,薛蕙不肯就,用心著述,在亳州城做了一个名流雅士。在家乡闲暇无事,薛蕙就在城南买地营造了一片园林,这园子在当时,乃至以后的亳州历史上都是很有名气、很气派的园子,起名叫退乐圆。这也反映出薛蕙士大夫的清高,也反映出他想做一个隐士,内心里怡然自乐的心态。可是事情没有过多久,就有人讽刺薛蕙,问薛蕙“独乐乐,与民乐乐,孰乐?”这是引用孟子的话,告戒薛蕙有点太脱离老百姓了。薛蕙怕奸党陷害,又把园子的名字改叫了常乐园。园内文石玲珑,竹树葱郁,尤其广植牡丹名品,春暮开放,灿若锦霞,引行人止步,叹为观止。薛蕙经常呼朋唤友,徜徉于花香书韵之间,饮酒赋诗,“休论河朔饮,讵似醉流霞“,“空对玉壶连月醉,漫拈采笔记花开。”[3]

后来薛凤翔的父亲,又在常乐园的附近修建了南园。薛蕙一生喜欢牡丹,还留下了一首著名的咏牡丹的诗《无题》:“锦园处处锁名花,步障层层簇绛纱。斟酌君恩似春色,牡丹枝上独繁华。”[3]根据薛凤翔《亳州牡丹史》记载,“亳之有牡丹,自兹园始。”当时,与唐寅、文征明、仇英并称明之四大家的沈周,也曾经来到常乐圆,并且写下了题写常乐园牡丹的优美诗句:“天于清高补富贵,人从草木寄文章”。可见,在当时常乐园的牡丹已经很有名气了。

后来薛凤翔的父亲,又在常乐园的附近修建了南园。在薛家的常乐园、南园,经过薛蕙父子的精心培育,牡丹已经名满天下,到了薛凤翔这一代,他从小生活在牡丹园中,耳濡目染,对牡丹更是情有独钟,从小博览群书,专好收集牡丹方面的资料,写诗作画,尤以牡丹为工。也许是受到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不热衷功名,后来虽以例贡入仕,官至鸿胪寺少卿,还是早早挂冠归隐了。薛凤翔什么都能放下,然而最让他放不下的,还是家中那满园的牡丹。薛凤翔归隐之后,经过他祖孙三代的精心培育,常乐园中已经是满园春色,到处是牡丹婆娑了,可谓群英会萃于一园,品种多达二百六十七种。有诗人称之为:“牡丹时节斗繁荣,十亩香几送客车。”人们留恋于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