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富贵不能淫》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pptxVIP

《富贵不能淫》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子》三章中考复习

富贵不能淫

;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默写,形成知识网络,做到知识迁移。

2、说说何为大丈夫,“富贵不能淫”在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

3、能根据复习达到学以致用,进行中考练习。;比一比,拼一拼,默写句子。(7分)

1.一怒而诸侯惧,()

2.居天下之广居,(),()。

3.得志,()不得志,()

4.(),贫贱不能移,

()。

;1、通假字;①丈夫之冠也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丈夫之冠也()

往送之门\往之汝家()

妾妇之道也()

与民由之()

此之谓大丈夫();1〔诚〕

2〔大丈夫〕

3〔天下熄〕

4〔是焉得〕

5〔丈夫之冠也〕

6〔父命之〕

7〔戒之曰〕

8〔往之女家〕

9与民由之

10、以顺为正者

11、独行其道

12、居天下之广居

13、此之谓大丈夫;【重点句子翻译】

1、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害怕;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文本探究;用自己的话说说在孟子心中,真正的大丈夫是怎样的?;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你知道哪些事例吗?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中考实战训练场;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富贵不能淫》)(文章略)

【乙】齐大饥①,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⑤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节选自《礼记·檀弓》)

【注】①饥:饥荒。②野敖:齐国富商。③蒙袂(mèi)辑屦(jù):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④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⑤从:跟着,追着。;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必敬必戒(戒:谨慎)

B.威武不能屈(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C.以待饿者而食之(食:食物)

D.黔敖左奉食(奉:同“捧”,端着)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以顺为正者②以至于斯也③往之女家④曾子闻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得志,与民由之。

?

(2)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破中有立,孟子首先反驳了景春的观点,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

B.甲文中孟子的观点为人们广泛认同,后代无数仁人志士,都可视为这一观点的践行者。

C.乙文中曾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到了快要饿死的地步,也可以吃“嗟来之食”。

D.乙文中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可以证明甲文中“贫贱不能移”的观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