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会议与罗伯特议事规则.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漫谈者提炼其主要论点保持于正轨第30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沉默者以问题引他参与称赞他的参与第31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不专心者征求意见不使尴尬第32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会务的操作要领之会后大会主席/秘书处筹备人员总结收集动议签名确认及发布会议记录结果上报区会做好归档工作第33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分桔子模型第34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规则,可以重塑文化!第35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感谢大家观看第36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互动提问:对照标准看自己服务队的问题,****通过主持人脱离内容、专注程序解决了主持人的中立问题,又通过发言时间等规则保护每个人平等的发言权,又通过“面对主持原则”和“文明表达原则”避免冲突,英国议会的议事规则开始发挥巨大作用。但是讨论到具体的问题时,大家还是觉得效率不高。他们一开始的流程是这样的,各议员发言的时候先是各抒己见,再寄希望于主持人能够博采众长,从大家的意见当中提炼出一个具体怎么做的行动方案,然后就方案表决,通过就这么做,不行再接着谈。问题是大家的观点和意见比较发散,往往听一位议员讲了半天,还不是很明确他到底是什么观点,到底想怎么样,很多时候经过冗长而艰难的讨论之后,无法归纳出任何行动,只好不了了之,下次开会依然如此。这个过程跟我们今天开会的过程是差不多的,我们的会议,一发言都先是理念啊、道理啊、思路啊,听了半天也不知道他想做什么,听的时候觉得他说得都非常有道理,听完一想还是不知道做什么。**英国人在反复的分析和尝试之后,想起来我们中国的一句成语,叫做“有的放矢”,于是他们做了一件事情,决定把这个流程倒过来,发言的必须先说“做什么”,把它立起来做为接下来每个人发言的“靶子”,好、不好、为什么…这些箭都往这个靶子上打。一句话,先说做什么,后说理由,把那些理念、思路啊都放在后面,做为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于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概念诞生了,那就是“motion”,我们把它翻译成“动议”,有时候称作“提议”更顺口。Motion就是move的名词,所以说白了,“动议”就是如何行动的建议,既然是行动,它就必须明确的、具体的、可以操作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严谨的概念,议事规则可以分为动态的“会议运行”和静态的“治理架构”,其中“会议运行”部分就是以“动议”为中心衍生发展的。什么样的建议能够算得上“动议”?我们来用今天的例子比较一下。**好,有了动议之后,我们之后的思路就比较顺畅了。围绕动议,英国人设计一个流程,我称其为动议的六部曲。第一步就是有人提出,就是提议,用英语说叫:“Imovethat…”。第二步呢,叫做附议。附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除了主持人和动议人之外的任何一个人说一声“附议!”,意思是他认为这个动议值得现在讨论,只要有一个人附议,主持人就必须请会议讨论这个动议。没有人附议,这个动议就必须忽略。为什么要有附议?很简单。很多人都跟我说过,他们担心允许会众随便动议会导致什么事情都被拿到会上来谈,那还不乱了套了。所以我说我们对规则的态度往往是因噎废食:不是用心去设计更精巧的规则,而是废弃或架空规则。为什么允许会众现场动议?是为了保护每个人的表达权。这个是议事规则的核心目标之一。但是我们也要兼顾效率,效率是集体的利益,个人表达权和集体利益当然要兼顾。所以不是每一件动议都该得到讨论,要设计一个筛选机制。那么由谁来筛选呢?有人想到主持人了,行不行?英国人仔细分析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不行!为什么?别看议事规则给了主持人很多权力,很多power,其实这些权力都是很受制约的,可供主持人自由裁量的空间非常有限,你比如说发言权的分配,规则很具体,主持人必须按照规则进行分配,如果主持人违反分配规则,那是很明显的,所以在行使这些权力的时候,就算主持人有偏心,也很难施加什么影响。但是一个动议值不值得讨论,这就没有什么统一评判的标准了,自由裁量空间非常大,主持人如果因为个人倾向而阻挠动议,别人几乎无法觉察。所以交给主持人就不符合checkandbalance的理念。那又交给谁呢?所以英国人的做法非常聪明,除了动议人和主持人,其他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当然你也可以说,一个附议的太少。几个多、几个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分析,归根结底是在保护个人表达权和保护集体议事效率之间找平衡。但我可以告诉大家,西方几百年的经验下来,发现绝大多数情况下,要求“一个附议”是最好的平衡点。大家看看从开始到现在,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英国人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解决主持人自己违反发言规则的问

文档评论(0)

xiaoshun20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