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基础知识PPT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沿革;我国职业卫生现状;苯中毒事件;2.上海有一家皮鞋厂,有一个制鞋的女工叫俞兰芳,21岁,月经出血过多,到血液病门诊就诊,收治入院,骨髓报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半个多月后又因大出血死亡。

工厂为她开了追悼会,会上一些同车间工人联想到自己也有类似征象,也都纷纷就诊,又有两名女工被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收治入院。从而引起厂领导的重视。

当时有职工74人(女工37人),仅3年的时间,有18例发生慢性苯中毒,患病率24.3%,其中有6例诊断为慢性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

苯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主要引起三种疾病:经衰弱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发展为白血病的危险性很大,认为苯是人类致癌物。;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放射事故;2004年10月21日下午,由于该辐照装置的铁网门安全联锁、降源限位开关、踏板降源装置、三道防人员误入辐照室的光电联锁等六个安全装置及拉线开关全部失灵,放射源未正常回落到井下安全位置,2名工作人员未经监测进入辐照室工作,造成2人受超剂量误照射。待发现撤出辐照室时,2名工作人员受照时间约5-10分钟,受照人员距离放射源约0.8-1.7米。2人受照后不久便出现呕吐症状。;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1.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区别与联系;;职业卫生基本工作有三个层面:;3.职业卫生研究对象

;4.我国职业危害形势及原因;;思考题(任选2题);;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

下岗工人、老年职工;职业病: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

法定职业病:指政府部门明文规定的职业病。

职业病防治法中的定义:“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法定职业病是指由国家确认并经法定程序公布的。2002年4月18日由卫生部、劳动部、财政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中共规定了10大类115种职业病。

;★医学上:与工作有关,所致的疾病。

★立法意义上:

★1957年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中包括14种。

★1987年11月修订颁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处理办法的规定》中列为法定职业病名单有9类99种。

★2013年分为10类132种。

;尘肺(13)

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

职业化学中毒(60)

职业性皮肤病(9)

职业性眼病(3)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

职业性传染病(5)

职业性肿瘤(11)

其他职业病(3);构成职业病的条件;2.1职业性危害因素

;2.1职业性危害因素

2.1.1来源

1、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主要来源于原料、中间产物、产品、机器设备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污染性因素等职业性危害因素,均与生产过程有关。

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长时间强迫体位劳动、个别器官和系统的过度紧张,均可造成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

3、与作业环境有关职业性危害因素

厂房布局不合理,厂房狭小、车间内设备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

生产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防护设施等;

露天作业的不良气象条件。

;

生产工艺过程

劳动过程

生产环境;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化学因素(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生物因素;2.1.3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

凡是以气体、蒸汽、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

较大的粉尘大部分可以被鼻毛滤掉,气管上的纤毛可以将沉积在气管壁上的粉尘通过粘液运送到咽部排除,只有较小的粉尘才能到达肺部。粉尘微粒越小,对人体危害越大。;2、消化道

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毒物后没有及时用流动的水清洗或清洗不彻底,就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进入消化道;

由于饮食、水等被毒物污染。

教育员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接触毒物的过程中应严禁饮水、进食、吸烟;工作完毕后必须用流动的水将手冲洗干净;接触毒物的衣物、鞋、帽应放在安全地方,及时清洗干净。

3、皮肤

脂溶性毒物经皮肤吸收后,还需要有水溶性,才能进一

文档评论(0)

精选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