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应急支撑体系建设 - 副本.docx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应急支撑体系建设 - 副本.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前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呼吸道病毒为主的新发突发传染病频繁暴发,如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2015年的寨卡疫情等。2019年末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严峻考验,也是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的一次大考。

我国历经数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形成了涵盖临床救治、病毒溯源、动物模型构建、药物疫苗和检测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多机构协作、多方力量整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应急支撑体系。然而,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源头技术方面积累不足,生物安全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医疗器械的国产化率较低。药物创新能力及产业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药物研发设备和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医药研发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单个研发机构或企业承担难度较大。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药物疫苗研发能力、诊断试剂生产能力、防护装备储备能力、医疗器械供应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与美国相比,我国数据资源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和短板凸显。为强化公共卫生体系的科技支撑,提升应对公共卫生安全的能力,我国需要着力破解公共卫生领域科技人才难题,不断探索完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医学科学基础研究,探索疾病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机理研究,促进源头创新;摸清公共卫生事件科技应对能力,从基础性生物实验技术、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设施、重要医疗救治和检测设备等方面找准“卡脖子”环节,确定科研主攻方向;重视研发快速反应技术平台和生物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综合而言,我国现有研究重点关注科技支撑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分析视角集中于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疫情防控预警机制、提升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等,而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应急支撑体系的全貌式分析和系统性研究有所缺乏,部分研究结论缺少扎实的理论数据支撑。本文重点阐述我国科技新体系和能力布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支撑作用,剖析科技能力建设的短板和差距,结合国际有益经验,针对基础医学研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缺乏、平台设施不健全、总体研究投入不足、人才体系不完善等关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二、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应急支撑体系的建设现状

(一)科研基地平台布局逐步完善

截至2020年8月,我国已建成各类生物技术基地平台986家,包括生物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74家(有5家属于多单位跨省共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31家、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1家、以医院为主体建设的各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0家,针对常见多发病、重大慢性病、传染病预防控制与诊治、新药研究及中医药等方向进行了全面部署。建成亚洲最大的药物化合物库,优化建设国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库等卫生健康领域的国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在COVID-19疫情中,依托传染病专项支持的“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检测技术平台”“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在5天内确认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为此次不明原因肺炎病原体,分离出SARS-CoV-2毒株并拼接出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得到WHO“用创纪录短的时间甄别出病原体”的高度评价。依托国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库,在全球率先建立COVID-19的小鼠、恒河猴、食蟹猴模型,被指定为国家疫苗药物评价平台;对首批8个疫苗中的7个进行评价,对上百种药物进行筛选和评价,为疫苗药物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大数据技术充分助力疫情监测和科研攻关

为开展COVID-19疫情防控监测,在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领导下,专门设立大数据专题组;科研攻关组成立信息化专班,综合全国确诊患者数、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外来流入人口、地理空间、遥感监测等由多个部委提供的数据,开展病毒溯源、传播链分析、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为统一各地健康信息码,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出“防疫健康码”,累计申领近9亿人次,使用次数超过400亿人次。

为促进科研攻关和成果共享,科学技术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建立防控COVID-19科研成果的专业性交流平台,集成共享COVID-19科研应急攻关项目的科研成果、研究论文、实验数据、临床病例、重要进展等。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及时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术语集”,构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数据共享系统”,提供科学数据、研究文献、疫情报告、防疫指南、防护知识等信息服务。为促进S

文档评论(0)

丹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