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董镇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docVIP

关于西董镇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3页共NUMPAGES4页

关于西董镇基层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期,根据党校的统一安排,我深入西董镇驻地及该镇20余个村,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村干部和与村民座谈等多种形式,对全镇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期8周的深入调研,取得了很大收获。现就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全镇主要文化资源概况

西董镇位于邹平县南部山区,北距县城2公里,东接淄博市周村区3公里,西南与济南章丘市相连,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58平方公里,是滨州市的南大门,更是邹平美丽富饶的“南花园”。境内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山区乡镇,素有“泰山副岳”之称的长白山将其三面环抱,国家森林公园鹤伴山被评为“国家3A级风景区”,是著名的休闲旅游度假区。2008年,荣获“山东省旅游强乡镇”称号,先后荣获“中国旅游文化名镇”、“省级卫生镇”、“山东省生态宜居示范镇”等称号。全镇现有景区8处,201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亿元,全镇接待游客80万人次以上。近年来,西董镇党委、政府根据自身实际,以全面建设特色旅游强镇为目标,围绕“一体两翼”发展格局,规划完善六大功能区,转变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机制,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把西董建设成为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娱乐、居住办公于一体的鲁中生态宜居之城,有效促进了全镇旅游及三产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西董镇环境优美,山水资源丰富,环境气候优美独特,所在的长白山脉,山青、水秀、峪美,没有污染、空气清新,素有第九洞天福地和副岳泰山之美称,文物古迹和庙宇颇多,是典型的旅游胜地。辖区内摩诃顶、玉皇顶等127座山峰,环抱着秀丽的西董镇,山脊线总长超过60公里,分别与淄博、济南等以山脊为界。玉皇山、石门山、鹤伴山、摩诃山、雪花山、会仙山等山峰与山下的芽庄水库、台头水库、花盆河水库、于印水库、杏林水库、麦饭湖等蓄水水库遥相呼应。黛溪河、潴龙河、月河3条流域穿插其中,形成了“青山绿树碧水流,鸟语花香满目秀”的美丽风景。南部长白山绵延百里,山不高而秀雅,林不广而茂盛,松柏交翠溪流潺潺,向有副岳“小泰山”之称。

西董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说起西董镇的大小127座山峰和70个村庄,几乎每座都与一优美动听的民间传说有关。白云山峰顶玉皇顶,因峰顶修有玉皇宫而名;战国时期齐桓公一公主长久居住在孙峪村西北方向一庙宇中并出家,因故称此庙庵为皇姑庵;太子院又名梵王太子院,位于邹平县西董镇韦家岭村正南300米处;清代巨富袁紫兰曾在白云山脚下的任家峪村南建有一避暑上庄;全市海拔最高的小山村八柱台境内还有一眼水井,传称明末举人刘阁老汲水之处。具有光荣历史的红色老区,是抗日战争中著名的抗日根据地之一,长白山抗日游击队就诞生在这里。抗战时期,为抵制日寇侵略,西董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仇敌忾,前赴后继、英勇奋战,多次与凶残的日寇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有近千名优秀儿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并留下了马函三、马立亨、由守桂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二、全镇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

近些年来,西董镇党委、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贴近”为目标,下大力气抓农村文化工作,农村文化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一是镇驻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已具规模。镇文化馆、图书馆、文体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正在按照省一级文体活动场所的要求紧张建设,总面积达1200平米左右。并投资500余万元建设了全市一流的于会议、放映、演出等一体的报告厅,可同时容纳500余人。为演出排练、书画影展、艺术培训、开展群众文艺活动提供了重要场所。二是农村文化设施明显改善。北禾村、吉祥村、西峪等20余个村克服重重困难,相继建成一批文体活动场所并投入了使用,另有10个村的文体活动场所正在筹划建设之中。四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由于全镇地势山多路险,广播电视覆盖十分困难,1999年全镇广电覆盖率不到60%,启动“村村通”工程之后,全镇广电覆盖率90%,继“村村通”后,发展“户户通”,实行城乡光缆联网,把农村广播电视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全镇城乡广播电视网络一体化基本形成,广电覆盖率几乎100%。

(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

近几年来,全镇群众文化活动在镇党委、政府及文化部门的努力下,按照“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三贴近”原则,突出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重点,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文化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

一是文艺创作取得了新成就。镇文化馆在文艺创作方面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涌现出一批文艺精品和优秀人才。据统计,近年来,该镇在在国、省、市、县书报杂志发表、出版、展览、演播的各类

文档评论(0)

182****66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