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食品安全评价技术 课件 3.4粮油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pptx

农产品食品安全评价技术 课件 3.4粮油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ppt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粮油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01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03粮油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02粮油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指标C目录ONTENTS

案例引入事件:某养猪场仔猪集中性出现出生后阴户红肿、八字腿和产房腹泻等症状;治疗:抗毒、抗菌止痢药不见明显好转;调查:饲料的玉米中有很多霉变、破碎的玉米粒,颜色淡红色,属于霉变;诊断:玉米赤霉烯酮中毒。

粮油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一、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简称ZEN,又称F-2毒素,首次从有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到此毒素。其产毒菌主要是镰刀菌属的菌株,如禾谷镰刀菌和三线镰刀菌。

粮油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一种酚的二羟基苯酸的内酯结构,白色晶体,分子式为C18H22O5。不溶于水、二硫化碳和四氧化碳,溶于碱性水溶液、乙醚、苯、氯仿、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酸类,微溶于石油醚。碱性环境的条件下可以将酯键打开,当碱的浓度下降时可将键恢复。耐热性较强,110℃下处理1h才被完全破坏。

粮油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其中玉米的阳性检出率为45%,最高含毒量可达到2909mg/kg;小麦的检出率为20%,含毒量为0.364~11.05mg/kg。

粮油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危害:具有雌激素作用,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可使家畜、家禽和实验小鼠产生雌性激素亢进症。妊娠期的动物(包括人)食用含玉米赤霉烯酮的食物可引起流产、死胎和畸胎。食用含赤霉病麦面粉制作的各种面食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如恶心、发冷、头痛、神智抑郁和共济失调等。

粮油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二、粮油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指标

粮油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三、粮油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GB5009.20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序号检测方法第一法液相色谱法第二法荧光光度法第三法液相色谱-质谱法

粮油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GB/T19540-2004、GB/T28716-2012《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粮油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1.薄层色谱法可作为仲裁法。优点:操作简单,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低,成本低,不需要价格昂贵的仪器和设备。缺点:样品处理操作繁琐,分析所需时间长,目测定量分析时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且灵敏度不高和特异性不强。

粮油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2.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度高、灵敏性强、可对霉菌毒素进行微量测定;广泛应用于各种霉菌毒素的定量测定。

粮油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实验操作较简单以及成本低,无需昂贵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霉菌毒素检测。

课程小结01了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02掌握粮油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指标03掌握粮油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

思考怎样科学合理的储存玉米以防止变质?

感谢您的观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