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纸的发明》教学设计.doc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纸的发明》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纸的发明经过。

4.知道纸是怎么发明的,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5.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首尾呼应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预习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把握文章大意,理清纸的发明的过程。

3.引导学生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纸是怎么发明的,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和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首尾呼应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远古时代没有纸。商朝时,人们将字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这就是最早的古文。周朝时,人们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从此,纸的产量大增。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借助工具书,熟悉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的读音和意义。

2.对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伟”左窄右宽,右边的“韦”第三画是横折钩。

“册”左右疏密宜均匀,“册”的第一、三画是竖撇。

“存“的第一笔和第三笔要写得稍短点。

易错提示:

“社”的部首为“礻”而不是“衤”。

3.多音字。

累:léi:累赘li:积累lèi:劳累

鲜:xin:鲜明xin:鲜为人知

富五车”的故事)

方法四:把文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特点:轻便、价格太贵、不能普及。)

3、最初的纸出现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材料?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4、人们想要书写文字,可是这些“纸”不是贵就是重,不是少就是粗糙,怎么办呢?谁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蔡伦)

5、能够书写的纸是怎么发明的?

明确: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强调“改进”一词,意思是改变某种做法,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强调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发明了造纸术。使学生明白造纸术的发明不是蔡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不断积累的结果。

6、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是怎样造纸的?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7、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呢?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这既是新造纸术的优势,也是它得以传承的原因。)

(知识拓展:蔡伦曾被封为“龙亭侯”,所以这种纸也被称为“蔡侯纸”)

8、下面来总结一下人们都用了什么来记录文字?都有哪些特点?

记录文字的工具

既轻便又好用,原料易得,可大量制造,便宜

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照时间顺序)

9、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一说蔡伦发明的这种纸都传播到了哪些地方?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10、速读课文,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回忆首段段意,看看首尾两段有何异同?

明确:第一自然段: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第五自然段:造纸术的传播及其对世界文明的意义。

相同之处:都是在讲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意义;不同之处:首段简单,尾段更详细。

像这样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相同的内容,就在结构上形成了一种呼应,这种写法就叫首尾呼应。这样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

11、外国人懂得造纸术比中国迟一千多年,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12、完成课后习题1。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本文的中心思想)

明确:这篇课文写出了纸的发明过程,以及造纸术对世界的贡献,赞扬了我们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表达了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敬仰。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纸的发明

纸发明以前--甲骨、青铜、竹片、木片、帛

西汉时期--麻纸出现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写作手法:首尾呼应文

文档评论(0)

139****94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