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_T 3343-2023 棕榈科植物害虫检疫技术通则.pdfVIP

LY_T 3343-2023 棕榈科植物害虫检疫技术通则.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

CCSB16LY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棕榈科植物害虫检疫技术通则

2023-06-19发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前言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海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广东省林

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福建农林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娟、董瀛谦、姚翰文、朱宁波、潘佳亮、郭瑞、徐晗、姜祛寒、秦一航、李长强、

陈咏明、秦长生、潘绪斌、阎合、李硕、李忠强、阎伟、侯有明。

1

棕榈科植物害虫检疫技术通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棕榈科植物害虫的检疫范围、产地检疫、调运检疫、检验鉴定和除害处理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林业植物检疫机构对棕榈科植物及其包装物、运载工具、贮存场所等的检疫检验和除

害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6854—2018集装箱熏蒸操作规程

LY/T1829林业植物产地检疫技术规程

LY/T1915—2010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棕榈科植物Arecaceaeplant

叶,大型或极大型,多聚生于茎的顶端,掌状或羽状浅裂、深裂至全裂而成复叶状,叶柄基部膨大成鞘状或

具纤维的鞘(棕)。花序佛焰状,常由大型苞片紧包被,两性或单性,花萼与花瓣各3,雄蕊通常为6。核果

或浆果。

注1: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多数种类在南纬、北纬40°之间,少数种类可延伸达更高纬度的温带区域。

注2:本文件所指主要种类见附录A。

3.2

棕榈科植物害虫Arecaceaeplantpests

危害棕榈科植物的害虫。

注1:本文件中的棕榈科植物害虫指危害棕榈科植物的林业检疫性和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

干类害虫,椰心叶甲、椰子织蛾、水椰八角铁甲代表食叶类害虫。

4检疫范围

棕榈科植物及其包装物、运载工具、贮存场所等。

1

LY/T3343—2023

5产地检疫

5.1调查时间和地点

根据棕榈科植物害虫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或涉检单位(个人)申请,在害虫发生危害高峰期进行调

查,一般在月平均气温15℃以上或4月—10月调查,每年不少于2次。主要害虫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状

见附录B。选取生产和经营棕榈科植物的种苗繁育基地(含种子园、母树林、苗圃等)、种植园等地点调

查棕榈科植物害虫的发生情况。

5.2调查方法

5.2.1踏查

以自然界线、苗圃道路等有代表的线路进行踏查。将调查的害虫种类、危害部位等数据记入踏查记

录表(按附录C)。调查棕桐科植物是否有椰心叶甲、椰子织蛾、水椰八角铁甲等食叶类害虫虫体或危害

状,如心叶有枯黄条斑,卷曲皱缩呈灼伤状,枯萎、破碎或仅留下叶脉,展开的叶片有褐色坏死条斑或明

显的取食痕迹(见附录B)。调查棕榈科植物是否有锈色棕榈象、褐纹甘蔗象等蛀干类害虫虫体或危害

状,如树干表面有孔洞或虫粪,剥开树皮有幼虫钻蛀的坑道,树干内部被蛀食中空,新抽的叶片有残缺不

全,叶基部枯死、倒披、新叶枯萎等明显危害状(见附录B)。

经踏查疑似发生上述害虫危害,须进一步掌握危害情况的,应设标准地(或样方)做详细调查。

5.2.2标准地调查

成片种植的棕榈科植物,标准地按每5hm2设1块,每块标准地面积为0.1hm2,采取对角线等

文档评论(0)

沧海一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