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劳动教育八七下 劳动项目六《手工扎染》教案.docVIP

人教版劳动教育八七下 劳动项目六《手工扎染》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工扎染》教学设计

课题

《手工扎染》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劳动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带领学生了解基本的扎染手法,学习扎染的基本流程,教材通过大量图片展示和步骤说明,向学生展示扎染的过程和操作步骤,让学生体会独立完成手帕扎染的快乐。培养学生认真专注、精益求精、务实创新等劳动精神。

学习

目标

1、劳动观念:了解基本的扎染手法,培养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劳动观念。

2、劳动能力:学习扎染的基本流程,可独立扎染手帕的劳动能力。

3、劳动习惯和品质:体会扎染的快乐,培养认真专注的习惯和品质。

4、劳动精神:培养精益求精、务实创新的劳动精神。

重点

了解扎染的手法和基本流程。

难点

独立完成扎染手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去过云南吗?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云南的美景数不胜数。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云南的另一面,被誉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的周城。

周城距离下关有38公里,是地处滇藏公路旁云南省最大的一个自然村,有着1500多户人家,8000多人,同时,这里也是一个在省内外都很有名气的白族村子。因为。在这里除了有闻名遐迩的蝴蝶泉外还一直沿袭着白族已有300余年历史的传统制作手工艺——扎染技术。

扎染,主要是将生白布染成所需的布料。而扎染的主要燃料是板蓝根。板蓝根本来是一种清热消炎的药材,属多年生草本是一种开粉色小花的植物。然而,在明末清初开始,聪明的白族同胞就将它用作了染料。用这种药材来染布,不但染的布青里带翠,凝重素雅而含蓄和不褪色,而且还对皮肤起着消炎的作用。

扎染的起源

扎染起源说,目前有两种,一说是起源于秦汉时期(还没有查到出土实物);一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新疆阿斯塔纳第六区一号墓出土的织物看出,类似如今自贡扎染图案中的方胜。出土的织物扎染技术成熟,已用于妇女的服饰。

至唐代,中国的衣冠鼎盛朝代,人们格外关注配饰装配及面料图案的繁复,作为其中面料纹样贡献之一的唐代扎染,技艺精湛、品种丰富。

手工扎染的传承意义

手工扎染历史悠久,作为一门工艺美术种类,扎染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扎染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是其它染织物所不能替代的。它朴素自然,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的生动体现。如今扎染在人们心目中已成为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志。

扎染工艺以其人文、多元、回归等元素,形成了现代艺术大观。不仅在民间,很多国际大牌也开始注重扎染艺术,世界服装品牌一范思哲、“中华杯”国际时装大赛等都应用了这一元素。因此,扎染作为一种民族艺术,必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扎染,传统上称为“绞缬”,是我国民间传统印染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利用针线、绳子、夹板及其他辅助工具,先对织物进行缝制、捆扎,然后浸染,在织物上印染出象征和谐美满、有辟邪纳吉之意的纹样或图案,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扎染制品一般以单件制作为主,无论是工业机器印染还是手工印染,都难以实现作品的完全复制,这使扎染劳动具有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下面让我们一起扎染一块手帕吧。

欣赏云南的美景并了解周城作为扎染之乡的知识

了解扎染的传承意义

通过图片和地理知识引出课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尊重并爱好历史文化遗产

讲授新课

一、劳动准备

1.知识准备

我国劳动人民从西周时期就开始手工印染,至汉代工艺已臻成熟。就制作方法而言,印染主要有夹缬、蜡缬(今称蜡染)、绞缬三种。绞缬,即“扎染”,基本方法是先用线将织物扎结成绺,或在织物上缝纫,然后入染缸浸染。浸染后抽去所扎或所缝的线,染液在织物上因扎结而有不同的浸染程度,从而形成由深至浅的晕染花纹。在同一织物上,运用多种捆扎技法与多种染色技术,染成的纹样会更加多变。

扎染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2.方案构思

你想要染什么样的图案?画一画设计稿吧。

3.工具与材料准备

线、针、剪刀、织物

筷子、手套、染料

肥皂、水盆、电磁炉、染锅

电熨斗

二、劳动体验

1.染前处理

将织物放入肥皂水或碱性洗液中,煮半小时左右,再用清水洗净,晾干、熨平待用。

知识加油站

染前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织物表面的胶浆、残留杂质等,便于织物充分吸收、渗润染料。有的织物染前还需要进行漂白。

2.描稿定位

根据设计方案,定出捆扎部位。

3.捆扎

按照设计方案对织物进行捆扎等处理。

操作提示

(1)初次扎染,可先用碎布条做实验,以检验染色深浅,调整捆扎松紧程度,熟悉扎染过程。

(2)扎染的松紧度,应根据织物的厚薄、吸水性强弱、要印染的图案大小而定。一般来说,布料厚、吸水性弱或者要印染的图案大的时候,要稍松;布料薄、吸水性强或者要印染的图案小的时候,宜稍紧。

(3)织物质地不同、纹样不同,需要用到的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1611105700001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