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6课《醉翁亭记》教案1 北师大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6课《醉翁亭记》教案1 北师大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doc

精选doc

.

.

精选doc

.

醉翁亭记

课题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掌握全文的脉络,理解文章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

学习本文精炼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领悟及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并理解欧阳修阔达高尚的胸怀。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体会本文精炼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

体会本文精炼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教学方法

导读与欣赏、领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精选doc

精选doc

.

.

精选doc

.

一、导入新课:欣赏醉翁亭图片,由图片引入本节课《醉翁亭记》,

二、新授:

听录音范读,概括归纳四段内容。找出贯穿全文的一个字。

结论:

1段:总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和它的得名原由。

2段: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时美景。

3段:写三种人不同的乐。

4段:写宴会散,尽兴而归。

贯穿全文的一个字“乐”。

㈡、分析课文:

师导入:醉翁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人们又因何而乐?具体分析:

1、醉翁亭的具体位置在哪?

2、作者在介绍醉翁亭的位置时,用了什么空间顺序?

3、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醉翁亭因何得名?

学生根据画面内容说出课文题目。

学生边听边思考,归纳,然后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精选doc

精选doc

.

.

精选doc

.

结论:

1、醉翁亭的位置:环滁→西南诸峰→琅琊→酿泉

2、空间顺序:从远——→近,由大——→小。

3、①环滁(皆山)→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琅琊(蔚然而深秀)→酿泉(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醉翁亭(翼然)

②得名缘由:太守自谓(饮少辄醉,年又最高,自号醉翁)

4、太守为何饮少辄醉?是真的醉酒了吗?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展示图片,师生共同领略醉翁亭周围的醉人风光,然后用一个词来描绘这一风光。

5、什么样的山水能让人陶醉呢?请一名同学朗读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山中景物的?这样的景物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一日之景:朝、暮

山间景乐亦无穷

四时之景:春、夏、秋、冬

山水之乐

6、展示图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作为一个太守,难道仅仅满足于山水之乐吗?我们接着分析第三段。

8、第三段作者写了哪三种人的乐?

滁人游山之乐;众宾宴饮之乐;太守宴醉之乐。

9、作者为什么要写滁人游山之乐和众宾宴饮之乐?在写宴饮之乐时,为什么重点写宾客之乐?太守宴醉与之有联系吗?

滁人游山之乐反映出百姓安居之乐;众宾宴饮之乐表现了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之乐。以上两方面都暗寓

学生回答

欣赏图片,各抒己见,然后背诵。(注意背诵方法)

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并翻译,然后背诵。

学生合上书,用文中的语言描绘图片内容并背诵。

请一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朗读背诵。

精选doc

精选doc

.

.

精选doc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了太守“与民同乐”,与吏民同乐,由乐而醉。

10、归纳太守之乐的具体内容: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11、如此其乐融融的浓情美景,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百姓生活的和乐,这应该归功于谁?(太守治邦有成)太守到底是谁?从文中迅速找出。(最后一段:庐陵欧阳修也)

12、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这段用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太守之乐,正面点明太守乐万物之所乐,进一步突出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13欧阳修简介: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为人忠直,敢于直谏,关心人民,要求政治改革,中年支持范仲淹为代表的革新派,范被黜,他为之辩,受牵连而被贬至滁州。但他虽被贬,却能以积极的态度当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做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胸怀?(阔达、高尚)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小结本文写作特点:

结构严谨巧妙。

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语言精炼优美,流畅自然。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山间景山水之乐美景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间人与民同乐浓情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润哈哈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广州乾星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101MA5B6X8T7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