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教程分析和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0

逻辑学教程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

一、“逻辑”的含义

Logic

?在中国古代为“名学”、“辨学”、“理则学”、“论理学”

1、含义:⑴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⑵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者看问题的

⑶人们的思维的规律性

⑷指一门科学,即逻辑学、

㈠、逻辑学的产生

1、逻辑学发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名举定,以辞抒意,以说出故”2、逻辑学发源地之二:古代印度

代表作:陈那《因明正确门论》

商羯罗主《因明入正理论》

3、逻辑学发源地之三:古希腊

㈡、逻辑学的发展

1、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 重演绎,轻归纳

2、17世纪的逻辑学 培根著作《新工具》

3、18世纪到19世纪的逻辑学 康德“形式逻辑”

第二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一、认识与思维

1、思维具有间接性

2、思维具有概括性

3、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

二、逻辑形式与逻辑规律

1、所有S都是P

2、如果p,那么q

3、所有的M都是P所有的S都是M

所以,所有的S都是P4、如果p,那么q

P

所以,q

三、演绎性与可靠性

1、演绎推理的有效性:形式有效,前提真实

2、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可靠性

第三节逻辑与语言

一、逻辑与语言(逻辑≠语言)

逻辑是思维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形式。二、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

自然语言:便于交流、沟通三、对象语言与元语言

1、对象语言:作为讨论对象的语言

2、元语言:用来讨论对象的语言四、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基础性

第二章概念

一、什么是概念

第一节概念及其特征

1、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总是不全面的)

2、属性是指事物的性质特点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3、事物与其属性是不可分离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性质

4、属性:⑴偶有属性

⑵固有属性①一般属性

②本质属性Ⅰ特有属性

Ⅱ派生属性

二、概念与语词、词项

㈠、概念与词语之间的关系

1、联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形式。

2、区别:⑴概念具有全民性,语词具有民族性

⑵所以的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以语词都表达概念(如虚词不表达概念)

⑶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语词来表达(同义词)

⑷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㈡、词项

1、词项是现代逻辑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概念和词形的统一,即表达概念的语词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属性、是什么)

2、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对象、有哪些)

3、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4、概念的外延是一个类,同一类的对象叫做“类”,把从属于“类”的每个对象叫做“分子”,把一个“类”中包含的小类叫做“子类”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外延个数)

1、单独概念是外延仅有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

2、普遍概念是外延有2个或2个以上的概念

3、从语言角度看,用专有名词和摹状词表达单独概念;同时用普遍名词、形容词、动词表达普遍概念

※摹状词:通过对某一个别事物某方面特征的描述而泛指该事物的语词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1、集合概念就是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2、非集合概念就是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反映事物的类)

3、⑴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判定要依据一定的语境

⑵集合概念拥有的属性个体不一定具有;非集合概念所拥有的属性个体也必须具有

⑶集合概念不具有传递性,在三段论中不能做中项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1、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具有则为正概念,不具有则为负概念例:正概念—黑色 负概念—非黑色

3、论域=相应的正概念+负概念

四、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1、反映对象的是实体概念;反映属性的是属性概念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间关系

全同关系

真包含关系 属种关系相容关系 真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不相容关系 反对关系

全异关系矛盾关系

第四节概念间的限制和概括

一、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1、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其内涵和外延之间具有反变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内涵越小;反之,外延越小、内涵越大

二、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1、定义: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由一个较大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

2、规则:(1)必须由属概念推衍到种概念

(2)单独概念不能再限制三、概念的概括

1、定义: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由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

2、规则:(1)由种关系推衍到属概念

(2)哲学范畴不能再概括,如:物质、意识

一、定义及定义的结构

第五节定义

1、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

文档评论(0)

mph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谭台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CY11Y3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