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九师联盟大联考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2024届河南省九师联盟大联考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

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首先强调天人合一。在西方,人与自然二元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的思想。古希腊经

济是一个以海上作业为主的经济形式,因此古希腊人所思考的都是怎么征服自然,怎么跟大海作斗争,跟天

气作斗争。而中国是农耕社会,农业生产与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密切相关。雨旸时若,就会获得丰收,气象

异常则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因此,中国古代所有的生产和生活都必须遵循服从于天时。人们通过测算天

时周期,以确定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然后趋利避害,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这种素朴的天人和谐观强

调农业耕作要天人相参,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其次,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推崇阴阳五行互相转换、相生相克的思想。相生包括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就是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五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立体的

球状网络,互相制约,互相平衡,不能单看其中一个要素。中国人很早就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系统论、

循环论、复杂论的意识,不是简单地看某个物种,而是看到不同物种之间的复杂关系,看到它们之间的相生

相克之理。比如说除害虫,中国人认为所有的虫子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它们有的对人类有害,有的对人类

有益,不能把所谓对人类有害的虫子全部杀死。比如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传统稻作农业文明中,

农人们在杀害虫的时候故意留下一部分,因为他们认为,害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杀死过多的

害虫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对其他生物造成负面影响。

第三,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坚信循环论的思想。中国古代农业强调作物轮作,提倡土壤轮耕,用养结合,

保持地力常新等,这些都是循环论的思想。随着中国古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古人逐渐总结出施肥对于提高耕

地产量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开始寻求如何更多、更高效地向自然索取作物肥料,于是腐朽的植物、动物的排

泄物等都被古代劳作者用以提高耕地的肥力。中国地大物博,有着优异的农耕条件和封闭的地理环境,这便

造就了古人崇尚“自给自足”“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思想。

美国著名农学家F.H.King在《四千年农夫》中讲到中国的循环论农业思想:“人从土里出生,食物取之

于土,泄物还之于土,一生结束,又回到土地。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靠着这个自然循环,人类在这块土

地上生活了五千年。人成为这个循环的一部分,他们的农业不是和土地对立的农业,而是和谐的农业。”

(摘编自王曙光《中国古代农业思想的特点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种植伦理可以概括为顺天地时宜而尽人力。所谓顺应天地时宜,就是“顺天时”与“因地宜”。

具体来说,“顺天时”是指顺应自然时节,比如古籍中“春夏生长,秋冬收藏”和“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

稻”等记载,或概括或具体,都是“顺天时”的表现。“因地宜”是指衡量土地之所宜并积极因循,传统农学

所谓“南种粳、糯,北种麦、粟”和“小麦宜下田”“(稻)选地欲近上流”,或宏观或微观,都是“因地宜”

的具体表现。古代从《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到《农书》《王祯农书》,再到《农说》《知本提纲》,几乎每部

农书都会重点强调并充分贯彻这种思想。从根本上讲,顺天地时宜是一种以顺应自然为基本立意的伦理观

念。

当然,中国古人的种植活动并非一味讲求顺应与因循,还特别强调发挥人的主动性。这就涉及中国古代

种植伦理的另一要点——尽人力。《知本提纲》曰:“竭春稼秋穑之力。”所谓“尽人力”,当然包括尽力顺应

天地时宜这层含义,但更主要的是在顺应天地时宜的基础上积极改进作物生长的条件,使之更有利于作物生

长。具体而言,包括积极优化耕作制度和提高种植技术水平,积极改进生产工具,兴修水利设施,特别是积

极进行翻土、除草、灌溉、施肥等田间管理。从根本上讲,“尽人力”是一种以能动创造为根本导向的伦理观

念,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精耕细作。

中国古代对野生动植物的利用可分为采伐、狩猎、渔捕三类活动,先民在这三个方面都制定了系列伦理

规范。

采伐要求不伐“夭蘖”,即不可砍伐幼树以及新生的枝芽,如《国语·鲁语上》有云:“山不槎蘖,泽不

伐夭。”先民还要求砍伐以时,如《管子·八观》有云:“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

狩猎要“不焚

文档评论(0)

七彩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致力打造优质资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