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萱花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第8课 赤壁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pdfVIP

重庆市萱花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第8课 赤壁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市萱花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赤壁赋教案新人教版必

修2

课前预习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

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二教材助读一、了解作家作品和背景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

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年)苏轼中进土,

年方21岁,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

的仕途之路。

当时的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危机重重,一大批有政治抱负和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士

大夫要求变法改革,青年苏轼也积极参与其中,多次上书并提出“丰财”“强兵”“择吏”的

建议。虽然如此,但由于他希望对改革应采取温和态度的政治主张和坐而论道的书生意气,

他没有认识到当时豪强兼并土地带来的社会危机,所以,宋神宗初年王安石推行新法时,苏

武倾向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反对新法,从而卷入了上层政治斗争的漩涡,成为统治集团内部

权力更迭的受害者。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

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

才免罪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

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

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

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二、关于“赋”和《赤壁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

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有以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有汉代的“辞赋”,有魏晋南北朝的“骈

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唐代杜牧的《阿

房宫赋》,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

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六朝骈文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

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虽然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但是景物优美自然,情感真挚朴实,意境

真切清新,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千古不朽的名作。

三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壬戌()属客()窈窕()冯虚御风()倚歌而和()

桂棹()愀然()舳舻()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渔樵()江渚()匏樽()蜉蝣()山川相缪()

2、解释以下词句。

①泛舟:

②白露横江:

③浩浩乎:

④饮酒乐甚:

⑤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⑦侣鱼虾而友麋鹿:

⑧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⑨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⑩洗盏更酌: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课中探究

一学始于疑

1、第一段展示了怎样的境界?感情色彩如何?

2、第二段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这一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

4、在第四段中,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5、结合全文,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二质疑探究1、第三段中,“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本段是怎样将情、景、

理结合在一起的?

2、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三我的知识网络图

课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

后由客人吹奏洞箫发出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

题的论辩上,写出历史人物的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7****43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