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默写.docxVIP

湖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默写.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

诗歌默写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催租行

范成大

输租得钞①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手持文书②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尔!

床头悭囊③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④。”

【注】①钞:官府收到租后发给的凭据。②文书:官府催租的文件;也有人认为应与“钞”同义。③悭囊:钱罐。④草鞋费:从前公差敲诈勒索时巧立的一种名目。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输租得钞”这四个字,简练地概括了官家催租,农民想方设法交清了租,并且拿到了收据的全过程。

B.第二句极富表现力,“踉跄”一词,活画出“里正”歪歪斜斜走路的流氓神气。

C.第四句写里正催收理由是为让军营将士有酒喝,妙在使用直接引语且带有语气,生动形象。

D.第七、八句表面上是农人对里正的客套之语,实际上声声含泪,蕴含着农人的辛酸和苦楚。

16.第三句的主语,你认为是“里正”还是“农人”?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6分)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和《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2)杜鹃是古诗中用来渲染气氛的常见意象。比如《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智绝”,为蜀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蜀相》中赞扬这一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此词是词人在建炎三年(1129年)避金兵流寓湖南、湖北一带逢端午感怀今昔而作。

15.(3分)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写词人在端午节高咏《楚辞》,既有对屈原的怀念,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B.词人由眼前的榴花联想到昔时鲜红的舞裙,突出了昔日宴饮的热闹与词人的意气风发。

C.上阕末句“满帘风”衬托出客人不知亡国恨而一味高歌的快意,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悲愤。

D.“试浇桥下水”与苏轼“一尊还酹江月”句,写了相同的行为,但寄寓的情感却不相同。

16.(6分)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词人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17.(本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评价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离骚》中“,”两句以早晚采集芳草来表现诗人对“志洁”的坚守。

(2)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描绘了杭州西湖国泰民安的图景,其中从声音的角度进行描写的两句是“,”。

(3)二十八星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字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比如“,”。

湖南省邵东市创新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②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③。旧栖新垅④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①阊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②梧桐半死:一说此桐为连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犹在,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③此二句取典于汉乐府丧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薤,植物名。④垅:坟墓。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鹧鸪天》一词,“同来何事不同归”劈头一问,看似无理,却极有情,道出了词人失去妻子后强烈的悲苦之情。

B.《鹧鸪天》下片,运用对比手法,“露初晞”与“新垅”形成鲜明对比,更让词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悲叹。

C.苏轼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

D.苏轼以“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词人的外部形象,在悼亡之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