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书愤》群文阅读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VIP

《蜀相》《书愤》群文阅读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集体备课教学案

课题

《蜀相》《书愤》主题阅读

主备教师

高一语文组

同组教师

课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素养

目标

1、运用?“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并背诵这两首诗。

2、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两首诗,感受爱国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探究诗歌的主旨,并背诵这两首诗

难点:比较分析。

突破方法

情境创设互动学习,对话式指导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例如,初中我们学习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蜀相》和陆游的《书愤》,感受一下他们的爱国情怀。

任务一:知人论世,初读作品。

(一)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分期及代表作:

1、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以前)《望岳》《春夜喜雨》

2、困居长安时期(35至44岁)《兵车行》、《丽人行》

3、陷贼和为官时期(45至48岁)“三吏”、“三别”

4、西南飘泊时期(48至58岁)《蜀相》、《登高》、《旅夜书怀》、《登岳阳楼》

陆游(1125年—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其生平及主要经历:

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主和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二)写作背景

《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书愤》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

任务二:走进文本,诵读作品。

请同学们诵读两首诗,并思考这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有哪些?(从背景、所选素材思考)

《书愤》和《蜀相》的共同点。

(1)背景:都作于动乱年代。

(2)素材: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任务三:合作探究,再悟情感。

探究1:两人为什么都要写诸葛亮?

诸葛亮简介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杜甫为什么写诸葛亮?

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话,可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迹,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这是当时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

现实:流落蜀地,寄人篱下,

困厄穷途,生民涂炭,

国势艰危,报国无门。

诸葛亮:开创基业挽救时局

杜甫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陆游为什么写诸葛亮?(从陆游的作品看理想)

《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游诸葛武侯书台》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秋感》

陆游对诸葛亮的钦慕之情

小结:两人为什么都要写诸葛亮?

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对其忠君爱国思想的赞颂。

探究2:同忆诸葛,异放光彩

杜甫和陆游都写到了诸葛亮,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但不同诗人在诗中表达情感必然有区别,请你分析其不同之处。

诗歌

写诸葛亮的诗句

情感侧重点

蜀相

书愤

三顾频烦天下计(雄才伟略),两朝开济老臣心(忠心报国)。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事业未竟的惋惜)。

(以诸葛写自己不得重用的痛苦)

事业未竟的惋惜和同情

壮志难酬的悲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