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工智能对文学艺术领域的介入已构成一个醒目的事实。微软“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

璃窗》令人震惊——一些诗歌发表于互联网,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人工智能的作品。相对

地说,新闻稿或者侦探小说的基本模式远比诗歌清晰稳定,人工智能可以娴熟地驾驭它们的

“叙事语法”。人工智能绘画与作曲的消息已经屡屡见诸媒体,一个小视频曾经在互联网广

泛流传:人工智能操纵的机械臂写出具有相当水准的书法作品。如同自动驾驶、疾病诊断或

者不同语种的翻译,文学艺术领域的“陷落”指日可待。阿尔法狗击败围棋冠军是一个意味

深长的事实:几乎没有人事先预料到,这一天的降临竟然如此之快。

人工智能的介入在文学艺术圈制造了持久的喧哗,各种观点错杂交叠。欣然接受人工智能的

作家不多,反对人工智能的观点指向不一:一些作家认为,人工智能的作品低劣粗陋,人工

智能的“算法”无法企及幽深的精神世界,那些电子元件或者集成电路怎么可能体会微妙的

韵味或者奇特的艺术风格?另一些作家感到,人工智能冒犯了人类的尊严,这些机械拼凑出

来的作品不仅无可称道,而且包含了亵渎文学艺术的意味。

然而,没有理由蔑视人工智能的作品质量。从韵味、风格到波动的意识轨迹,人工智能可能

在模仿的意义上给予精确的再现。考察过阿尔法狗对弈的棋谱即可发现,人工智能可以自如

地处理微妙的权衡、关联,以及种种起伏、迂回、呼应。如果阿尔法狗的“神经网络”深度

学习投入文学艺术范畴,复制大师的水准并不困难。即使现今的作品尚未达标,未来的潜力

无可怀疑。因此,问题的真正焦点毋宁是,我们是否接受这一切?

通常的观念之中,科技以工具的面目出现。时至如今,我们不再拒绝科技工具提供的种种产

品——我们并不反感烤箱烘焙的面包、电磁波转换的电话语音或者电子望远镜显现的遥远星

空。如同耕田、捕鱼或者修建房屋,文学艺术同样依赖一套基本的工具实现自己的意图,例

如画笔、刻刀、颜料、音响器材、电影屏幕等等。没有人因为这些工具的存在而对油画、雕

塑、电影或者电视剧感到恼怒。相对地说,只有人工智能提供的文学作品令人嫌恶。这是为

什么?

或许恰恰由于人工智能有如此强大的模仿乃至再创造功能。从最初的创意到符号组织的技术

完成,人工智能可以在一夜之间完整地掌握艺术生产的全部流程。神秘的灵感,飘忽不定的

想象,呕心沥血的语言推敲,扣人心弦的悬念和热泪长流的结局,如此繁难的工作竟然一挥

而就。那些芯片和集成电路长驱直入,轻松地摘取作家、艺术家的桂冠。在这个意义上,工

具的概念遭到了动摇。工具仅仅参与艺术生产的某些环节,严格地遵从作者预设的总体主题。

工具的一个基本含义即是服从人类,而不是替代人类。然而,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开始威胁

人类的主体地位。作家的排斥或许可以追溯至某种潜意识:防范人工智能出现反客为主的哗

变。

当然,至少在目前,僭越的迹象并未出现——人工智能仍然安分地驻留于工具的范畴之内。

对文学艺术来说,人类的美学标准仍然表现出无可比拟的权威,决定文学艺术是否合格。不

论人工智能配备多么杰出的禀赋,它无法在美学的意义上重新设计文学艺术。

显而易见,人工智能不可能享有人类历史。这决定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的附属地位——人工

智能的种种功能以模仿为内在界限,人类是它们模仿的终极偶像。人工智能提供的文学文本

保留地隐含着作者证明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人工智能具有极为强大的记忆功能,但是它不会

回忆。“此情可待成追忆”,回忆是文学的惯用题材,无论是朱自清《背影》这种短章,还

是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巨著。人工智能不可能在哪一个愁绪袭人的下午,突然

回忆起程序员如何写下一条关键的指令,没有哪一种动人的情景交融可以成为触动的机缘。

换言之,人工智能无法独立地产生相似于人类的文学艺术。人工智能无法显现出独立的美学

主张,例如褒扬李白贬抑杜甫,或者主动卷入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争论。这些故事源于人

类历史,人工智能只能站在一边充当袖手旁观的角色。

作为工具,人工智能竭力完成任务,同时无法意识到任务的完成对于自身的意义。人工智能

并未形成“类”的本质,更不存在独一无二的“自我”。然而,这种状况必须附加一个特殊

的时间状语:“目前为止”。事实上,许多人文知识分子乃至科学家担心的恰恰是情况可能

发生变化:如果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巨大的危险可能迅速临近。这并非无端

的臆测。相似的事情已经在人类身上发生过一次了,人类的“自我意识”显然形成于进化的

中途,尽管突变的机制还没有得到清晰的描述。

当然,这些争论远远超出了文学艺术范畴,但是,文学艺术

文档评论(0)

137****4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