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施光南女中音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的把握.doc

谈对施光南女中音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的把握.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对施光南女中音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的把握

一、施光南及其声乐作品

施光南(1940-1990),四川重庆人,是我国8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一位成就卓然的作曲家,被称为“人民音乐家”“时代的歌手”。先后在我国艺术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任创作员。《打起手鼓唱起歌》这首歌曲是施光南最早创作的女中音声乐作品,其作品旋律流畅上口,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通过歌唱家们的演唱后,深受民众喜爱。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施光南将自己的一腔喜悦与民众的心声汇成一曲庆功《祝酒歌》,此歌曲顿时传遍了华夏大地。1979年7月,施光南调入原中央乐团,接连创作了上百首带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抒情歌曲,如著名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这些歌曲唤起了亿万人民的强烈共鸣,也成为经久不衰的时代之歌。1981年,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创作了大型歌剧《伤逝》。此外,1990年3月,他完成了另一部大型歌剧《屈原》,他的歌剧创作也推动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脚步。

施光南一生创作歌曲一千余首,也是女中音声乐作品的高产作家,在他创作的女中音声乐作品中,流传最广的有《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假如你要认识我》《打起手鼓唱起歌》《多情的土地》等。施光南的名字同他的作品一起被广大音乐爱好者熟知,传遍祖国大江南北。这个时期著名女中音歌唱家苏凤娟、罗天婵、关牧村等都唱起了施光南创作的这些熟悉的旋律。

苏凤娟,中央歌剧院的女中音歌唱家,也是学院派女中音歌唱家的代表,她的声音具有戏剧性,曾演唱过施光南著名的女中音声乐作品《祝酒歌》等。罗天婵,是我国新中国第一位杰出的女中音歌唱家,音色清秀,大方并具有多面性,凡是听过罗天婵演唱的人,都会被她的歌声打动。2003年她在中央电视台《名家教歌》栏目中为自己的首唱曲目《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录制了声乐教育片。关牧村,著名歌唱家,她的声音受大众喜欢,她用自己独特浑厚具有磁性的音色演唱了多首施光南的作品。也是这种独特的条件让关牧村成为时代女中音的代表。在女中音歌唱家当中,关牧村是施光南最喜欢的歌手,曾为她量身创作多首声乐作品。甚至有很多施光南的声乐作品都降调给关牧村来演唱。《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等作品都是关牧村的代表作,唱响中外。

二、施光南女中音声乐作品的创作特点

艺术源于生活,施光南用一生丰富的阅历造就了其艺术作品的题材多样性。施光南创作的声乐作品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和气质神韵的精髓,其歌曲创作民族风格浓郁,在音乐中通过特色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体现作者的音乐思想。他的音乐风格是从作品的整体中呈现出代表特征的个性气质,具有独特的人生之道、创作理念和形式追求等。施光南女中音声乐作品的创作特点表现为:

(一)艺术性强,反映时代的主旋律

施光南创作理念为我国新时期歌曲创作思路开阔了视野,他创作的音乐作品不仅真实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状态,还从更深层次上给予人民精神上的力量。以歌颂祖国大好江河的题材,以《打起手鼓唱起歌》为例,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曲调抒情优美,好似在人民面前展现了一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的画面,演唱时在情绪上注重表达内心的喜悦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于此流露出了对家乡土地的热爱和对祖国建设的一片豪情。

(二)乐曲突显民族特色,具有独特感染力

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一首典型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作品,以新疆民歌的典型节奏和音调,用现代作曲技法的乐思贯穿乐曲的音调、旋律、节奏等音乐布局。在歌唱技巧上对于女中音来讲,高声区相对中声区有一些难度,该曲除了少数的几个地方出现了三度、四度的跳进,一般旋律都是级进的,这首歌的音域跨度不是很大。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求字音准确、流畅、不要加音、漏音或者乱滑音,要流畅、连贯,注意保持声音的歌唱位置统一。

我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在演唱这首作品时声音柔美、淳朴、亲切动情。她吐字清晰,特别注重对歌曲韵味的追求。在这首歌曲里她在关键字上做了细微巧妙地处理和语气准确的运用。例如,“去到边哨”的“去”“边”字和“临行时种下了”的“时”“种”字都运用了装饰音来突显维族音乐的风格。在歌曲段落的最后一句“在心头缠绕”的“缠”和“心儿醉了”的“醉”字,关牧村在演唱时都处理得非常内在,用真情渗透在音乐里面。在整首歌曲的音乐力度和音调起伏,包括词句转折上关牧村都处理的恰到好处,非常完整。

(三)旋律优美,蕴含深厚的情感

歌曲的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旋律在声乐作品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音乐表现手法中极富魅力的要素。施光南创作的艺术歌曲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他非常注重旋律的运用,作品以情感人。《多情的土地》是施光南创作的一首抒情性的声乐作品。在创作手法上运用了三连音的节奏型和小切分独特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