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莫高窟.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心中的莫高窟

提起去敦煌莫高窟,那是我的一个梦。

初识敦煌,是在我十六七岁的时候,看电影“丝路雨花〞;那时侯看到电影故事里的工匠们趴在石窟顶部绘制美丽的飞天壁画,这种满壁飞舞的飞天彩画让我感受到敦煌的美。那时侯我就很佩服那些敦煌艺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精神。

并因此,也在我心里绘制了一个飞天的梦。后来,我进了美院学习雕塑时,就逐渐地对敦煌有了新的熟悉。

我国近代,对敦煌莫高窟进行保护研究的学者,有张大千、王子云、常书鸿等前辈大师;我对敦煌莫高窟的熟悉,就是沿着这些大师们的足迹开始的。“敦煌学〞是一个博大的学科,刚开始对敦煌学的熟悉主要是从壁画和雕塑开始的。

去敦煌以前我主要是通过一些艺术史和考古学方面的书籍资料了解学习的。如对代表汉魏早期敦煌佛教外来艺术影响的画塑风格、“键陀罗式〞雕塑的发展演化;代表后来汉化的魏晋士大夫形象风格的“褒衣博带〞式。

又如北周的厚拙、北齐的呆纳。隋朝的头大身小和注重人体璎珞装饰美等。

再如美术史家形容曹不兴创造的“曹衣出水〞和形容吴道子的“吴家样〞的代表画风“吴带当风〞。还有象征人间佛国的盛唐气象的彩塑佛像群,其构成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形式,其造型威严注重整体效果。

象征人间世俗享乐和西天极乐世界的飞天乐舞,以及五代与宋的文雅清秀,还有后期元明清世俗化艺术的拙劣没落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关于藏经洞敦煌遗书及敦煌周边的地理历史知识,我所学这些敦煌知识构成了我对敦煌向往。这次,我终于去了敦煌,在此之前我没去过西部,对那里的地理气候一点也不了解,只是想象着很美。

当火车走过了漫长的戈壁沙漠,将要开到敦煌火车站的时候,我们还没有看到一点禄色植被;此时放眼望去看到的,只有干枯的河流和被流沙摧毁的长城烽燧,其一段一段残破的摆放在哪里,衰落的象一尊尊远古时期的战士雕塑,永久性的站在戈壁风沙当中。同车的敦煌朋友告诉我们,敦煌气候很干燥,要我们下车多喝水,看着他们很年轻就显得干枯苍老的面孔,我顿时对守护在敦煌沙漠边沿的文艺工作人员产生了由衷敬意。

一行下了火车,看到周边还是一片荒凉的戈壁,我有点心寒;这种感觉,随着我们坐上去敦煌市里的公交车进入市区,逐渐看到绿洲才慢慢的好了些,同行的几位朋友都不约而同地对敦煌人民能在这片沙漠戈壁当中创造如此美丽城市的奇迹深表谢意。莫高窟离敦煌市二十五公里,下午在敦煌市稍作休整,第二天一早我们一行就往莫高窟进发。

莫高窟建在三危山对面的山崖上,大泉河水从莫高窟的山体下流过,如今大泉河水已近干枯,仅仅滋养着莫高窟下边的一小片灌木,整个莫高窟四周都是被沙漠和戈壁包围着的。莫高窟最早开凿于北凉,之后历有兴建,如今的莫高窟有洞窟七百多个,完整和具有价值的只有四百多个。

除此之外,还有些洞窟毁于历代的地震和洪水,现在遗留下来的洞窟,也因为年久失修和历史上人为的破坏,有很多壁画和雕塑必需要修理和保护,因此莫高窟现在每年只对游客开放十到十三个有代表性的洞窟。我们的参观主要是在导游的带领下进行的,首先参观的是29窟,导游告诉我们,这个洞窟开凿于晚唐时期,其部分彩绘壁画是后来经过清朝修理的。

导游主要介绍了里面的藻井结构和壁画等佛传故事,而我感兴趣的却是里面的佛或菩萨塑像。晚唐时期的佛或菩萨都塑造的很柔媚,坐落于佛龛当中的释迦佛像看似端庄,但也不再是具有盛唐那种威严和盛气逼人;两边的菩萨则更显得柔媚、其中靠右边的一尊菩萨塑像其左边一手举起靠近鼻端做捻花式,右手下垂手指微翘做弹指式,头部做顾盼姿态,其面容饱满,眉宇舒展,表情爽朗。

其余的菩萨,或做回首观望,或嘟静深思,双目下垂、其手势、表情动态亦各有不同,亦自做着各种撩人的姿势;放佛这里不是佛国世界而是世俗社会的人间交际场。其雕塑塑造手法都是体态修长,衣皱塑造流畅富有质感,造型婀娜;释迦像都是标准的趺伽坐式,面部丰润饱满具有威严。

接下来看了17、328、427、428、231、96、130、148、237、100等窟,其分别有各个朝代不同时期风格的壁画和雕塑,也有些洞窟同时存在着北魏、隋唐、西夏、五代等各个朝代返修或重修过的壁画和雕塑作品,其艺术各显拙劣。如第96窟高36米高的大佛是武则天时期建造的,佛像为“弥勒佛〞,其佛像高大威严,造型端坐,神态安详,与别处佛像褒衣博带式不同的是此处佛像身穿龙袍,胸部袍领敞开处塑有女性的胸衣,其特别的地方隐约可见外露的双乳。

后来听讲解员说明,才知道此身佛像其实是象征女皇武则天化身的弥勒塑像。佛像龙袍下半部分的衣纹是清朝修理的,造型显得有些拙劣,还有龙袍下摆的花边纹饰也是清朝画上去的,其风格就显然与整个盛唐雕塑风格不相衬。

还有428窟,其窟型是典型的中间塔柱式结构,其佛龛塑造于洞窟塔柱的四面,塑像和壁画都是北魏时期的,主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11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