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艾滋病.pptx

  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艾滋病;概述;概述;艾滋病研究史上的重要事件;病原学;单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人类慢病毒组

球型20面体,直径100~120nm,双层结构

包膜:gp120、gp41

核心:P24包裹两条正链RNA、逆转录酶(RT)、整合酶(INT)和蛋白酶(PI,P10)

分为Ⅰ型和Ⅱ型(I型流行最广,见于欧洲、美洲、亚洲、澳洲和非洲;Ⅱ型一般仅见于西非、西欧);HIV-1全长9181bp

两端为长末端重复序列(LTR)

中间有9个开放性读框;HIV型别及亚型;HIV外界抵抗力;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进食、昆虫叮咬或共用电话、握手等;高危人群;流行情况;;北京市卫计委通报本市艾滋病疫情监测结果,自1985年报告全国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止2014年10月31日,北京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8635例,其中本市户籍人口3935例,感染者中近八成为外省市户籍人口。性传播仍然为主要传播途径,其中超七成为男男同性传播。;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三个阶段;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发病机制和病理解剖;HIV动态感染过程;HIV生活周期;HIV的吸附与脱衣壳过程;HIV毒株——R5株(低/慢型)、X4株(高/快型);HIV侵犯各种表达CD4分子的细胞;CD4+T淋巴细胞受损的方式

;CD4+T淋巴细胞受损伤的表现

;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受损

;B淋巴细胞损伤的表现

;NK细胞损伤的表现

;HIV感染后的免疫应答

;临床表现;临床分期;临床分期;1.急性感染期(primaryinfection);2.无症状期(asymptomaticinfection);3.艾滋病期;3.艾滋病期;艾滋病分类;艾滋病分类;各系统常见临床表现;最常见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

最常见的威胁生命的机会性感染

慢性咳嗽、发热、盗汗、乏力、消瘦,逐渐出现胸骨后不适、呼吸短促

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扩散效率均减少

典型胸片:肺门周围间质性浸润

病原学诊断:痰、支气管灌洗液中查出肺孢子菌;与人类疱疹病毒8型有关,多见于男同性恋和双性恋人群

可发生在HIV感染的各个阶段,甚至在CD4+细胞水平较高时

可侵犯皮肤、黏膜、内脏和淋巴结

初期皮肤出现有单个或多个浅紫粉色结节,随后结节颜色逐渐加深、增大、边界不清,可融合成片状,表面可有溃疡;图注:腋窝、胸部、背部有米粒大、黄豆大、豌豆大??红色和紫红色出血性斑、丘疹及结节。此为典型的Kaposis皮肤损害。;孢子丝菌病;口腔真菌感染;淋巴结核;恶液质表现;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

;免疫学检测;血清学检测(1);血清学检测(2);血清学检测(3);分子生物学检测(1);分子生物学检测(2);分子生物学检测(3);诊断;诊断依据;高危人群疑有艾滋病;下列情况之一也应疑诊为ARDS;鉴别诊断;预后;

AIDS病死率很高。平均存活期12-18个月。

同时合并卡波济肉瘤及肺孢子菌肺炎者病死率更高。

病程1年病死率50%,3年80%,5年几乎全部死亡。

;影响预后的因素;HIV感染的四种转归;治疗;治疗原则;早期抗病毒治疗的益处;早期抗病毒治疗潜在的危险;抗病毒治疗药物;72;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联合方案;何时开始抗病毒治疗?;在2012年最新发布的《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第三版)》中,HIV抗病毒一线治疗方案的药物增加了替诺福韦(TDF),取消了司他夫定(d4T)。继续保留了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奈韦拉平(NVP),共5个。

TDF或AZT+3TC+EFV或NVP

剂量:TDF:300mg,每日1次AZT:300mg,每日2次

3TC:300mg,每日1次EFV:600mg,每晚一次

NVP:初治2周为诱导期,200mg,每日1次,之后200mg,每日2次

对于基线CD4+T小于250/mm3及合并HCV感染的患者避免使用NVP.;疗效判断;何时需要改变治疗方案?;免疫重建;治疗机会性感染和肿瘤;预防性治疗;免疫重建综合征;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基础研究:

—深入研究了病原体(HIV-1、HIV-2)及其发病机制

治疗:

—推广HAART疗法,成功抑制HIV,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免疫重建是我国有所作为的领域

预防:

—广泛宣传教育使“恐艾症”有一定减轻

—切断传播途径有了些针对性方法(母婴传播、性传播、静脉吸毒)

—疫苗研究有了一些进展;学习要点

文档评论(0)

188****79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