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解析】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基础知识梳理.ppt

【知识解析】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基础知识梳理.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秦朝的民族关系(1)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2)秦朝北逐匈奴,修筑;南抚夷、越,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2.汉朝的民族关系(1)设置机构:汉朝设管理民族事务。(2)主要表现长城民族关系或政策与匈奴和亲;战争(西汉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和东汉窦宪出击北匈奴)与西域机构管辖(“河西四郡”;设)与乌桓设护乌桓校尉边疆政策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大鸿胪西域都护府基础知识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1.机构: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及鸿胪寺。2.隋朝的民族关系(1)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2)岭南:隋朝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的统治,如册封百越首领为谯国夫人。(3)流求:隋朝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4)边疆管理: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3.唐朝的民族关系(1)唐朝政府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2)西藏: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3)南诏: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4)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4.宋朝的民族关系: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从未中断过。礼部冼夫人基础知识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1.元朝(1)民族政策: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2)主要表现项目民族关系或政策西藏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帝师,领事。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宣政院基础知识2.明朝(1)中央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提督四夷馆。(2)主要表现项目民族关系或政策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一线修筑长城,防范蒙古骑兵入境袭扰,并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九边”。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东北、西北、西南地区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在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西南设。西藏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土司基础知识3.清朝(1)管理机构:设立管理边疆民族事务。(2)主要表现项目民族关系或政策蒙古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新疆通过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西藏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设西宁办事大臣、。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土尔扈特部驻藏办事大臣改土归流理藩院基础知识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先秦时期: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2.秦汉时期(1)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2)汉朝的对外交往①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97年,西域都护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抵达一带。②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波斯湾基础知识3.隋唐时期(1)原因:隋唐时期,政治统一,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与西域商路畅通。(2)隋朝的对外交往①西域: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②赤土国: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亦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3)唐朝的对外交往①大食:唐与大食国的接触,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②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每次都有留学生、学问僧随船而来,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4.宋朝海路发达:不仅恢复

文档评论(0)

152****8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