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纶纤维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docVIP

腈纶纤维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腈纶纤维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

一、装置简介

(一)装置发展及其类型

1.装置发展

聚丙烯腈(PAN)纤维是指由聚丙烯腈或丙烯腈含量在85%以上和其他第二、第三单体的共聚物纺制而成的纤维。我国聚丙烯腈纤维的商品名称为“腈纶〞,又常称为腈纶纤维。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Dupaut公司和德国Hoechet化学公司就已着手聚丙烯纤维的生产试验,随后又花了十余年时间,直至1950年,聚丙烯腈纤维才正式生产。最早的聚丙烯腈纤维由纯PAN制成,因染色困难,且弹性较差,故仅作为工业用纤维。后来开发出丙烯腈与烯基化合物组成的二元或三元共聚物,改善了聚合体的可纺性和纤维的染色性,其后又研制成功丙烯氨氧化法治丙烯腈的新方法,才使聚丙烯纤维得以迅速发展。聚丙烯腈纤维具有羊毛的特征,即蓬松性和保暖性好,手感柔软,防霉、防蛀,并有非常优越的耐光性和耐辐射性。因此,目前其产量在合成纤维中仅次于聚酯纤维(涤纶纤维)和聚酰胺纤维(如尼龙6纤维)。1990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聚丙烯腈纤维产量为2305x104t,占合成纤维总产量的15.6%。我国1990年腈纶产量为11X104t,占合成纤维总产量的8.12%。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腈纶产量已有成倍的增长。

2.装置的主要类型

由于聚丙烯腈在加热下既不软化又不熔融,在280—300℃特点,故一般不能进行熔融纺丝,而是采纳溶液纺丝法(有干法和湿法两种)予以加工成形纺丝。其凝固溶液通邯为制备原液时所用溶剂的水溶剂,也有采纳制备原液时所用有机溶剂的煤油溶剂为凝固浙液的。

工业上聚丙烯腈常用湿法成形,湿法成形中又有四种类型的溶液纺丝法,即(1)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法;(2)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法;(3)硫氰酸钠溶剂路线;(4)硝酸溶剂路线。由于硫氰酸钠溶剂路线的主要优点是工艺过程简单,聚合速度较快,聚合时间较短,NaSCN不易挥发,NaSCN溶剂消耗定额较低,可降低工业成本,因此实际工业生产时,一般都以NaSCN为溶剂,采纳丙烯腈在NaSCN溶剂中聚合,并直接用聚合液进行纺丝,再经过一系列的后加工(又称后处理)成为聚丙烯腈纤维成品的一步法生产(即“一条龙〞生产流水线)。本节就以一步法湿法成形为例,对聚合原液(聚合部分产品)开始到聚丙烯腈产品生产的安全技术加以阐述。

(二)单元组成与工艺流程

1.单元组成

主要有以下三个主要单元所组成:

(1)纺丝原液制备单元。经过丙烯腈聚合装置一步法治得的纺丝原液,因含有未反应的单体、气泡和少量的机械杂质,必须加以去除,故设置了纺丝原液制备单元。该单元由脱单体(高转化率聚合工艺由于可在脱泡时把少数未聚合的单体脱除,故可不需单独设立脱单体工序)、混合、脱泡、调温柔过滤等工序所组成。单体残留量应小于0.3%。

(2)湿成形单元。该单元由纺丝、凝固等工序所组成。在此单元中得到的是经过喷丝头、凝固浴成形后的含有多量溶剂的湿丝条(即“冻胶〞)。

(3)后加工单元。又称后处理单元,包括有拉伸、水洗、致密化、卷曲、热定型、上油、干燥、切断(或牵切加工)、打包等工序。腈纶纤维成品经打包后出厂,完成了后加工单元的生产工序。

2.工艺流程

(3)流程表达

①原液准备流程表达

由聚合工段来的原液经管道混合器1而进入原液混合槽2,使原液充分混合后用齿轮泵送经真空脱泡塔3,脱除原液中混入的气泡。脱泡后的浆液经由密封槽4送人多级混合器5,在此中加入消光剂和荧光增白剂(已预先配制好)。然后经过热交换器6进行调温,并进入高速混合器7中混合,再经过板框过滤机8过滤除杂,以稳定的压力送经纺丝机,即下一步湿成形单元里再加工。

消光剂和荧光增白剂的配制工艺为:一定量的荧光增白剂在硫氰酸钠溶液的存在下,在振荡研磨机9中充分振荡研磨之后,由泵送至荧光浆液计量槽10,与荧光增白剂——二氧化钛和硫氰酸钠溶液以一定比例量加入球磨机11内进行充分的球磨;球磨后的荧光增白剂和消光剂硫氰酸钠溶液一起送人球磨机接受槽12,再由泵送人带有搅拌器的消光浆储槽13不断搅拌并储存,完成了整个消光剂和荧光增白剂的配制工艺流程。

②纺丝工艺(含后加工)流程表达纺丝按工艺流程可依次分为纺丝工段和纺丝后处理工段,现分别予以表达。纺丝工段:

从原液制备工段来,经过板框式原液过滤机输送至纺丝机的聚丙烯腈(PAC)原液,其压力为0。59MPa±0.03MPa,温度在35-45℃之间,进入纺丝工段的第一道工序,即齿轮纺丝计量泵和烛形滤器后至喷丝头。在喷丝头接口之前装有一只空气瓶,用以减小由于齿轮泵齿轮运转时所造成的原液流量的波动。

从喷丝头喷出的原液细流,在浓度为8%-

文档评论(0)

有志者事竟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416315100005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