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全解全析.docx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全解全析.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是人学”,这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文艺理论家泰纳和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等文学大师通过实践总结的结论。这里所说的人,不仅是指作品中所反映的人,还包括作者、读者、传播者及其关系人,它们是文学发展繁荣的要素。然而,目前我国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这些要素上均存在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作者的问题。网络文学的作者存在“主流价值观贫乏化”,而传统文学的作者有的守成意识过重。网络文学作者的优势在于总体较年轻,精力旺盛,思想上没有俗套,生活在基层,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劣势是因为年轻,生活体验较浅,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尤其网络发表的低门槛和资本参与运作后的物欲调动,使其名利思想极易膨胀,潜意识里存在去主流价值倾向。传统文学作者的优势在于较多地掌握了文学理论的专业知识,有较丰厚的生活阅历,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居高临下掌握着传统文学传播的话语权。但其劣势也是明显的,主要是有的作家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他们讲资历、讲面子、讲待遇,养尊处优。

其次是作品的问题。网络文学作品存在“模式化”“低俗化”,传统文学作品存在“经验化”“概念化”。网络发表的低门槛及其虚拟性和海量性的特点,造就了网络文学作品“类型化”的现象。“类型化”一方面激发了网络作者的想象力,产生了一些优秀作品,如《巴山旧事》《办公室风声》《烽烟尽处》《日头日头照着我》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创作力,甚至造成了新的俗套而呈现“模式化”。这些模式化作品,完全颠覆了我国文学理论的审美理念,脱离了“文学是人学”的审美要求,把人们的审美趣味引向低俗、嬉戏、幻想、怪诞、放纵、反权力、反历史、反文化、反时空的邪路。而传统文学则因为一些作家在体制内的优越感,实际上已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生活,丧失了成名前的奋斗精神,写作仅仅凭着经验而为,结果写出的作品呈现“经验化”“概念化”,这种作品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毫无生活趣味,让读者嗤之以鼻。

再次是读者的问题。网络文学的读者存在“幼稚化”,传统文学的读者存在“老年化”。“幼稚化”表明思想不成熟,辨别问题的能力差,容易被人误导。传统文学读者的“老年化”问题,则使传统文学失去活力。“老年化”读者常常沉迷于回忆中,他们的需求一般是陈旧的叙事文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传统文学的“经验化”和“概念化”写作。

还有是传播者的问题。网络文学的传播者以资本为条件,以网络为平台,奉行以“点击率”和“粉丝数”论英雄,淡化作品的主流价值和社会效益。而传统文学则死守纸媒体的僵化观念,发行量日渐萎缩,阅读趋向小圈子化。

以上两种文学形态中存在的问题,使网络文学出现了畸形生长现象,网络作者与传播者的“主流价值观贫乏化”,导致了网络文学的“浑浊化”;而传统文学活力的缺失则在一定程度上使纯文学被边缘化。习总书记精辟指出:“人类文艺发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可见,这些存在问题对人的影响和教育是与社会进步逆向而行的,它使两种文学形态在混沌中停滞发展甚至倒退。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下推动文学发展繁荣刻不容缓的任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是人学”的观点说明,人是文学中的重要因素,要想推动文学繁荣,就必须解决人的问题。

B.传统文学作者守成意识过重,是因为他们脱离基层,不思进取,养尊处优,看不起网络文学。

C.网络文学的作者与传播者主流价值观贫乏化,淡化作品的主流价值,这对文艺与社会精神生活都是一场伤害。

D.两种文学形态存在的问题,对人的影响和教育与社会进步不一致,成为推动文学繁荣必须解决的问题。

【答案】B

【解析】传统文学作者看不起网络文学,属无中生有,文本中没有提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先总说“文学是人学”观点,接下来从作者、作品、读者、传播者等方面来阐述两种文学存在的问题,层次清楚,条理明晰。

B.文本双管齐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进行了分析,论证了两种文学的各自特性及优劣。

C.从论证方法上看,本文主运用了引证法、例证法、对比法等,其中对比法贯穿了文本的主要篇幅。

D.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论述了网络文学急功近利,粗制滥造,造成了传统文学发展滞后,对传统文学是一种伤害。

【答案】D

【解析】最后一段论述的不是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伤害,而是指出推动文学繁荣需要解决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学的“经验化”、“概念化与网络文学的“模式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3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一线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十二年教学经验,语文教学组长,研究并擅长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