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下《阿房宫赋》课内外比较阅读古诗文练习含答案.docx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下《阿房宫赋》课内外比较阅读古诗文练习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下《阿房宫赋》课内外比较阅读古诗文练习含答案内容:一、古代诗歌阅读1.这是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杜牧狂童何者欲专地,圣主无私岂玩兵。雄如马武皆弹剑,少似终军亦请缨。雷电东下雷霆怒,楚甲南来组练明。即墨龙文光照曜,常山蛇阵势纵横。落雕都尉万人敌,黑槊将军一鸟轻。凯歌应是新年唱,便逐春风浩浩声。二、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出\经国济世\的心理状态。杜牧关心时局,劝说刘司徒应有忠于朝廷、效力朝廷之义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兵长句十韵(节选)

杜牧

狂童①何者欲专地,圣主无私岂玩兵。

雄如马武皆弹剑,少似终军亦请缨。

羽林东下雷霆怒,楚甲南来组练明。

即墨龙文光照曜,常山蛇阵势纵横。

落雕都尉万人敌,黑槊将军一鸟轻。

凯歌应是新年唱,便逐春风浩浩声。

【注释】①狂童,指刘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把藩镇刘从谏之侄刘稹蔑称为“狂童”,表达圣主出师的正义。

B.“马武”“终军”使用“马武弹剑”“终军请缨”的典故表现勇武。

C.“万”和“一”用字精妙,刻画出作战将领们所向披靡的勇猛形象。

D.东兵在新春赢得了胜利,“凯歌”两句描画出了大捷后的喜悦盛况。

2.杜牧重视诗文的社会功用,在《阿房宫赋》中就表现出了“经国济世”的深层士臣心理,请简要概述这一心理在上述古诗文阅读三则材料中的体现。

【答案】1.D2.①杜牧关心时局,劝说刘司徒应有忠于朝廷、效力朝廷之义;②杜牧洞察局势,结合实际情况向李司徒提出平叛策略;③杜牧关切战事,坚信正义之师充满信心,鼓励朝廷上下充满信心。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描画出了大捷后的喜悦盛况”错误。“凯歌应是新年唱”中的“应”是“应该”意,表达了诗人对“东兵”大捷的美好期待。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古诗文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材料一中,杜牧关心时局,杜牧认为上党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武器装备充裕,将士聪明睿智,勇猛善战,对维护国家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刘司徒享用尊贵的爵号禄位,拥有众人比不上的声望,却按兵不动,在藩镇叛乱的危局中作壁上观。因此,劝说刘司徒“若此者,将军行仁政,来高才。苟行仁政、来高才,若非止暴乱,复何汲汲如是邪”,应有忠于朝廷、效力朝廷之义。

材料二中,杜牧洞察局势,根据材料“其用武之地,必取之策,在于西面。今者严紫塞之守备,谨白马之堤防。以青州五千精甲,宣、润二千弩手,由绛州路直东径入,不过数日,必覆其巢。以某愚见,不言刘稹终不能取,贵欲速擒,免生他患”可知,杜牧结合实际情况向李司徒提出平叛策略;

诗中把藩镇刘从谏之侄刘稹蔑称为“狂童”,表达圣主出师的正义;使用“马武弹剑”“终军请缨”的典故表现将士的勇武;“落雕都尉万人敌,黑槊将军一鸟轻”刻画出作战将领们所向披靡的勇猛形象,可见杜牧关切战事,“凯歌应是新年唱”表达了诗人对“东兵”大捷的美好期待,坚信正义之师必胜,鼓励朝廷上下充满信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河湟①

杜牧

元载⑧相公曾借箸⑨,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④,忽遗弓剑⑥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①河湟,唐与吐蕃的边境地带,安史之乱时被吐蕃占领。②元载,唐代宗时的宰相,主张收复河湟。③借箸,《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④“旋见”句,汉代晁错主张削藩定边,但景帝听信谗言将他杀害。⑤遗弓剑,唐宪宗去世的委婉说法。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箸”一词借用张良的典故来替代“筹划”,含有将元载比作张良的意思。“亦”字表明元载和宪宗都曾关注西北边防。

B.颔联借用晁错的故事,其目的在说明元载的遭遇与晁错颇为相似,前四句将史实和典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C.颈联写出当地百姓身着异服而心为汉臣。其中“虽”和“尽”两字用得极好,突出了河湟百姓的浩然正气,笔势劲健。

D.尾联作者认为虽未收复河湟,但是凉州动人的歌舞乐曲传入内地,给内地的唐朝百姓带来欢乐,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

4.本诗和杜牧的《阿房宫赋》都含有针砭讽喻之意,请分析二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异同。

【答案】3.D4.相同之处:两首诗都针砭讽喻统治者。

不同之处:本诗直接讽刺统治者贪图享乐,《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以史为鉴,警告统治者不要骄奢淫逸,要吸取秦朝亡国的教训。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语言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D.“凉州动人的歌舞乐曲传入内地,给内地的唐朝百姓带来欢乐,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错。此处的“闲人”指沉迷歌舞的统治阶层。尾联意在揭露统治阶级醉生梦死之态,将作者满腔抑郁的不平之气故意以旷达幽默的语气表达出来,加强了诗歌的讽刺意味。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本诗可分为两层。前四句叙事,一连使用了三个典故,感慨宰相元载提出过收复失地的建议,却遭陷害;唐宪宗李纯在看地图时,也曾感叹过河湟地区的失陷,常想恢复失地,但未及西征,便赍志以殁。后四句写河湟地区的百姓虽然沦为异族臣民,身着戎服牧羊驱马,但却仍然“白发丹心”地忠于汉家王朝;可是当朝统治者对此却无所谓,而只是对“凉州歌舞曲”感兴趣,过着悠闲享乐的生活。全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3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一线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十二年教学经验,语文教学组长,研究并擅长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