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式.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式句子的分类句子的分类方法很多,用不同的标准分出的句子种类是不同的。按谓语性质的分类是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按谓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来分类,可以分为判断句、描写句、叙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否定句等。各种之间有交叉。判断句古今有明显的变化,所以需要重点学习。第2页,共1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古汉语判断句与现代汉语判断句的比较1、不用判断词“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直接作谓语构成,靠主语与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判断。2、主语后常出现“者”,谓语后常出现“也”。“者”是代词,复指主语,引出谓语,并能舒缓语气;“也”为语气词,表达判断语气。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现代汉语不用“是”例:今天星期一。老王山东人。吾所欲者,土地也。(《韩非子·五蠹》)第3页,共1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古汉语判断句的形式1、肯定形式无“者”、“也”句(基本形式):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有“者”句: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传》)兵者,不祥之器。(《老子》)有“也”句: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王,人君也。(《战国策·齐策四》)有“者”、“也”句(完美形式)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起义》)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第4页,共1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否定形式楚虽大,非吾族也。(《左传·成公四年》)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李斯《谏逐客书》)三、古汉语判断句中的“是”“是”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是吾宝也。(《左传·僖公二年》)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墨子·非攻上》)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墨子·非攻》)“是”与“此”的比较:1、古汉语判断句中“是”的性质和作用第5页,共1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是”由指示代词演变为判断词古汉语判断句中的“是”,指代的是前文的内容。当其指代的内容减少时,其指代作用降低,判断作用增强,进而演变为判断词。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韩非子·五蠹》)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是”在汉代演变为判断词(王力1958年著《汉语史稿》认为西汉末年就有了判断词“是”)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是是帚慧。(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彗星图)是是苦慧。(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彗星图)第6页,共1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关于先秦汉语中是不是有判断词“是”,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王力先生发表《中国文法中的系词》一文以来至今,这个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和研究的热点。五、六十年代曾掀起对系词“是”产生年代的讨论,以王力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先秦没有作判断词的“是”,“是”作判断词是六朝以后的事情,另一派认为先秦就产生了作系词的“是”,南京大学洪诚先生《论南北朝以前汉语中的系词》一文,举例甚多,论证充分,后来王力先生也采纳了他的意见,将系词的起源提到西汉末东汉初。第7页,共1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又陆续发表了不少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其中中山大学的唐钰明教授的《上古判断句的变换考察》,利用出土文献,使用变换法对上古汉语判断句作动态分析,证明先秦就有作判断词的“是”:1)此必豫让也。(战国策·赵策)2)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3)韩,魏之县也。(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家书)4)韩是魏之县也。(战国策·魏策)5)是是帚彗。(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第8页,共1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是是”连用的情况在出土文献中颇多见,如《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是是烈鬼”,《天水放马滩·日书乙种》“是是水火之贫。”等。唐文认为“是是”的第二字是判断词。但现在又有文章提出第二“是”是副词,表示“确实”意,又有文章对这种看法提出修订,认为判断句中的“是是”中的第二个是判断词,叙述句中的是副词。文章分别见2003年的《中国语文》和2004年第4期《古汉语研究》。第9页,共1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在先秦就有作判断词的用例,但“是”的这种用法还不普遍,正出于萌芽阶段。“是”作判断词大概到六朝才在口语中取代了旧的形式。一般认为“是”作判断词由指示代词演变而来,但也有人认为还受了作副词和形容词的“是”的影响。第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