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话的情形中看人.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说话的情形中看人

【原典】

音者,声之余也,与声相去不远,此则从细曲终见耳。贫贱者有声无音,尖巧者有音无声,所谓“禽无声,兽无音”是也。凡人说话,是声散在前后左右者是也。开谈多含情,话终有余响,不唯雅人,兼称国士;口阔无溢出,舌尖无窕者,不唯实厚,兼获名高。

【译释】

音,是声的余韵。音跟声相去并不远,其间的差异从细微的地方还是可以听出来的。贫穷卑贱的人说话只有声而无音,显得粗野不文雅,圆滑尖巧的人说话则只有音而无声,显得虚饰做作,俗话所谓的“鸟鸣无声,兽叫无音”,说的就是这种情形。普通人说话,只不过是一种声响散布在空中而已,并无音可信。如果说话的时候,一开口就情动于中,而声中饱含着情,到话说完了似乎还有余响,则是温文尔雅的人,而且可以称得上是社会名流。如果说话的时候,口阔嘴大却声未发出而气先出,口齿伶俐却又不矫造轻佻,这不仅表明其人自身内在素养深厚,而且预示其人还会获得盛名隆誉。

解读

曾国藩说“声”和“音”是有区别的,而这种区别跟音质和音色似乎并无太大的关系,这种区别更多取决于当事人说话时表现在外的各种情形。

在现实生活、工作、社会交往当中,细心观察和聆听对方说话的情形,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对方的心理活动。

善于倾听的人,大部分是富有自己缜密的思维、独特的思想,而又性情温和、谦虚有礼的人。他们或许并不能太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但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一定会得到别人的依赖与尊重,他们善于思考,虚心好学,是值得信任的朋友。

能说会道的人,大多反应速度快,思维比较敏捷,随即应变能力强。他们善于交谈,与他人讲大道理,以显示自己的圣明。该类型的人圆滑世故,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非常老练,他们在绝大多数时候会很招人喜欢,由此人际关系会很不错。

在说话中常带言妙语者,他们大多比较聪明和智慧,具有一定的幽默感,比较风趣,而且随机应变能力强,常会给他人带去欢声笑语,很招他人的喜欢。

在谈话过程中转守为攻者,多心思缜密,遇事能过沉着冷静地面对,随机应变能力强,能够根据形势适时地调节自己。他们做事一向稳重,从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总是首先保证自己不处于劣势,然后再追求进一步的成功。

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妙语反诘的人,不但会说,而且还会听,当发现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时候,能够及时抓住各种机会去反击,从而使自己处于主动得地位。

善于根据谈话的进行,适时地改变自己言谈的人,大都头脑比较灵活,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准确地分析自身的处境,然后寻找恰当的方式求得解脱。

言谈十分幽默的人,多感觉灵敏,胸襟豁达,心理健康,他们做事很少死板地去遵循一定的规则,甚至完全是不拘一格。他们十分灵通、圆滑,显得聪明、活泼,很多人都愿意与他们交往,他们会有很多的朋友。

在谈话过程中,常常说一些滑稽搞笑的话以活跃气氛的人,待人比较亲切和热情,并且富有同情心,能够顾及他人的感受。

在与人谈话期间,善于以充分的论证论据说服他人的人,大多是相当优秀的外交型人才。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独特的洞察力使自己占据一定的主动地位,使他人完全按自己的思路走,以赢得最后的胜利。

自嘲是谈话的最高境界,善于自我解嘲的人多有比较乐观、豁达、超脱、调侃的胸怀和心态。

在谈话中善于旁敲侧击的人多能听出一些弦外之音,又较圆滑和世故,常做到一语双关。

在谈话中软磨硬泡的人,多有较顽强的性格,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一直等到对方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答应,才罢手。

在谈话中滥竽充数的人,多胆小怕事,遇事推卸责任,凡事只求安稳太平,没有什么野心。

避实就虚者常会制造一些假象去欺骗、糊弄他人,一旦被揭穿,又寻找一些小伎俩以逃避、敷衍过去。

固执己见者从来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哪怕他人是正确而自己是错误的。

当然,要真正做到听其言识其本质,仅仅把握对方的一时的心理活动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听其言,识其人”呢?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即指不能偏听一人之言,而应多听众人之言:不能只听其一面,而应多方征求,兼而察之。

“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这是一句俗语,但富含哲理,即听话不可仅听其表面,也不可“左耳进,右耳出”,一听而过,而应听其实质,听其含义。而要如此,必须加以具体分析。这样,无论是真话、假话、直话、绕话,旁敲侧击的话,还是含沙射影之话,都可以听出一些味道而了解其真意。

听其言而察其人。语言无论怎样表达,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质。一般而言,经常说真话的人必是为人忠诚,实事求是之人;经常说假话的人,必是巧伪奸诈之人;直来直去说话的人,必是性格直爽,心直口快之人;说话词意不明的人,必是唯唯诺诺之人;说一些朴实无华但富含哲理之言的人,必是很有思想、很有见地之人。因此,说话,实质上是一个人品性、才智的外露,只要考察者出于公心,从一个人的说话,定能有所发现。例如,三国时,陈琳曾在一篇檄文中把曹操骂得狗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