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3-苏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寓言文体基本特点,掌握之,其,而等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

了解基本的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学习利用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联系客观分析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文体基本特点,掌握之,其,而等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

学习联系客观分析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了解基本的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学习利用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自己去买过鞋子吗?如果不知道自己的鞋码的话,你们是怎么做的?(到鞋摊前面试到合适为止)。同学们很有生活的经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古人买鞋的寓言故事,大家有学习过寓言吗?我们在小学曾经学习《守株待兔》《拔苗助长》《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请问什么是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指含有讽喻或是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讲明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是道理。

.解题:

“郑”是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履,鞋。郑人买履的意思是:郑国人买鞋。《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先秦法学家学说大成的著作。全书共篇,卷,大部分为韩非自著,韩非(约前—前),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课文检查:

大家有听说过《郑人买履》的故事吗?知道的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这则故事。(大部分的同学或多或少的知道这个故事,都会很积极的将自己知道的部分说出来,以鼓励为主,让他们尽量表达自己的想法。)

.字词认读

)全班一起朗读,标注不认识的字词,根据注释或是字典标注拼音。

欲置履遂

老师带读,注意句子的断句及停顿。

分组朗读,个人朗读。

.课文翻译

)请同学逐句翻译,老师做补充说明及提示。

)重点虚实词讲解。

)文言句式讲解

而置之其坐(省略句。应为“而置之(于)其坐”)

郑人有欲买履者(倒装句。定语后置,意思相当于“有欲买履之郑人”)

何不试之以足(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何不以足试之”)

无自信也(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无信自也”)

.课文分析(分组讨论)

)为什么郑人买不到鞋?

)通过学习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及想法?

五.课文小结

这则寓言通过郑人买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的墨守成规的人物形象。说明做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懂得灵活变通。

六.练习

解释加下划线的词并翻译句子。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寓言二则

刻舟求剑

一.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相关知识,掌握之,其,而等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

.了解基本的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学习利用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理解本文的深刻寓意并能够联系实际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相关知识,掌握之,其,而等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

.了解基本的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学习利用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的深刻寓意并能够联系实际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的东西掉在地上的话,你会怎么做?(捡起来)如果是掉进水里呢?(当然是下水捡起来)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大家还记得什么是寓言故事吗?(复习寓言故事的特点,并复习前面郑人买履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刻舟求剑》看看它想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解题:

“刻”是刻记号,“舟”是船的意思,“求”是寻找。刻舟求剑的意思是:在船上刻记号,到水中寻找丢失的宝剑。《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

—前)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全书卷,内分纪、览、论,共篇,余万字,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战国末年政治家,濮阳(今属河南)人,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相国,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

课文检查:

请大家根据自己所知道的,讲一讲这则故事。

.字词认读

)全班一起朗读,标注不认识的字词,根据注释或是字典标注拼音。

涉坠遽契惑

)老师带读,注意句子的断句及停顿。

)分组朗读,个人朗读。

.课文翻译

)请同学逐句翻译,老师做补充说明及提示。

)重点虚实词讲解。

)文言句式讲解

楚人有涉江者(倒装句。定语后置,意思相当于“有涉江者之楚人”)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省略句。“从”前面省略了主语“其”)

.课文分析(分组讨论)

如果他在剑掉下去的时候就下水去找剑,能不能找到?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学习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及想法?请写下来。

.课文小结

这则寓言通过《刻舟求剑》的故事,我们学习到了不能固守陈规陋习,要懂得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看法或是办法。

五.练习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是吾剑之所从坠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教学反思:

行为

刻舟求剑楚人涉江剑坠水中遽契其舟舟止求剑墨守成规

舟已行矣

文档评论(0)

158****03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