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形象之事物形象-冲刺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精品课件(全国通用).pptx

诗歌形象之事物形象-冲刺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精品课件(全国通用).ppt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之事物形象

一、考情探究延迟符

1.含义事物形象主要指咏物诗歌中描写的对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事物形象的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情感。这类诗最典型的是咏物抒情诗,如虞世南的《蝉》,就借所咏高洁不群的“蝉”,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志向,所咏之“蝉”便是诗人的化身。

2.常见的命题方式(1)诗歌体现了某物怎样的特点?(2)诗(词)描写了某物怎样的形象?(3)某物(对象)所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事物形象与景物形象的不同点从描写对象上看,事物形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而景物形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从作用上看,事物形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象主要是通过多个形象组成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同一种事物,可以是事物形象,也可以是景物形象。如柳,在贺知章的《咏柳》中是事物形象,而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则是景物形象。

4.事物形象鉴赏方法(1)读诗歌,确定意象(2)联想旧知,把握意象含义(3)掌握意象的作用,结合诗句分析

二、考题指引延迟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野菊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审题要点】颔联野菊形象【读懂大意】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减掉自己的幽香。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野菊花也许会冷笑那些家养的菊花,因为家菊们竟然向陶渊明寻求恩宠。

?【考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政缘:正因为;肯:表反问。野菊的形象正是在这“一正一反”的描写里。抓住反问句和诗歌的寄托,可以得出野菊品性高洁的结论。解答时,先理解、分析颔联诗句的含意;从诗句的关键词语中概括出“菊花”的本质特点,如野菊的“幽色”“妙香”不因无人欣赏而有所减损,进而总结出菊花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本性的高洁品质。

【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歌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参考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三、牛刀小试延迟符

(2020·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审题要点】联想相似分析【读懂大意】粗菜淡饭的餐盘中突然眼睛为之一亮,发现并列在餐盘中的还有如从襁褓中脱颖而出的婴儿一般洁白的玉笋。大家都知道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性是由内在素质决定的,玉笋清淡苦涩的节操是与生俱来的。我看苦笋正如唐太宗看到魏征一样,不觉其苦,反倒觉得其妩媚可亲,告诫孩子们千万别把这些苦笋拔出太多。自古以来,人才都是要靠培养锻炼才能成长的,要放手使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经受历练。

【考题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诗歌手法,概括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要求找出相关诗句;再联系手法、结合关键词语,概括形象特点;最后根据要求,分点整理答案。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诗采用联想手法,由物及人,要求分析概括苦笋与魏征二者的相似之处。然后,阅读诗歌结合内容进行分析。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我见魏征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