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课程复习指导》专题6:有机题解题策略,经典题汇编及解释.doc

《高考化学课程复习指导》专题6:有机题解题策略,经典题汇编及解释.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建省普教室推送《高中化学课程复习指导》

PAGE

PAGE9

专题6:有机题解题策略,经典题汇编及解释

??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布于教材《必修2》和选择性必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教材中有机化学基础概念多,物质种类繁多,同时有机化学知识规律性强,知识节点间关系复杂,相互交错多。庞大的有机物分子结构式、种类繁多的同分异构体、复杂多变的有机化学反应等都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们经常会因为缺乏条理,陷入思维混乱。而思路的不清晰又使得学生做题时总是忽略某些要点知识而不能顺利完成,造成学生听听都会,做做都错的局面。

现行高考中有机化学一直占有重要比例,既凸现了有机化学的学术地位,也体现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教学要求,同时又实现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所以在高三复习中,探讨有机化学的复习方法和解题策略是我们需要把握的一个关键点。

一、试题特点

通过研究近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把握高考有机模块考查的动向,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块的知识体系和知识要点。近年来高考化学有机非选择题的试题特点如下:

(1)风格基本稳定,物质的选取以及题干的设计以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具体应用为情境,渗透有机化学的重大贡献,这是“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在有机化学内容的具体体现。

(2)题干设计较稳定,一般是“流程+信息”,流程中的物质以分子式、字母、结构简式、名称等形式呈现,另外还有个别的信息补充在题干后面。

(3)设问角度相对固定,设问点多,梯度明显,既考查了主干基础知识,也考查了学生在新信息获取、新旧知识整合应用方面的能力。

二、解题策略

目前高考中《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试题素材多选自某种功能化合物。这种试题素材展示某种功能化合物的实验室或实际工业合成路线,并提供一些新颖的反应信息或者分析数据,在问题的设计过程中,考查中学有机化学基础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同分异构体、反应类型、反应性质、有机物命名、有机合成路线等内容。

因此,我们在解题时,要充分利用题干给出的典型反应条件、反应现象以及分子的特殊结构与性质,寻找突破口,先推断出某一物质的结构,再依据框图转化情况推出其他物质。

1.获取题干信息

有机合成题的解题钥匙往往隐藏在题干信息中,如2017年全国卷Ⅰ中,题干给出的文字信息为“芳香化合物A制备H的一种合成路线”,由此可推测有机物A一定含有苯环。2015年的全国卷Ⅰ,有机合成路线中表明“C+D→聚乙烯醇缩丁醛”,经分析C为聚乙烯醇,则D必为丁醛。

例:2015年全国卷Ⅰ第36题

现在常见的题干信息有:某有机物的名称、核磁共振氢谱有多少种峰、某官能团可以发生显色反应、分子式中碳原子或氢原子数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分子中各原子是否处于同一平面以及官能团的位置变化等等。

2.构建思维模型

从有机合成题的设计来看,需要考查的是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学生要熟练运用常见官能团的转化知识,并对有机试题进行分析。首先要熟知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掌握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其次要对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断键成键进行分析,这是有机物结构推断的切入点。第三,依据熟悉的反应类型及反应条件来判断题干中的特殊物质,构建思维模型,突破题干中的难点。

例:2017年全国卷Ⅰ第36题

从流程中可以看出,B与Cu(OH)2、H+反应生成C,按思维模型判断B应该是一种醛,而C则是一种羧酸,C与Br2/CCl4反应生成D,D的分子式又比C多两个Br原子,该反应应该是加成反应,D生成E的反应条件是KOH/C2H5OH,则E应该是卤代烃经过KOH的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以后的产物,由于D是一种羧酸,E也应该是一种羧酸,羧酸与C2H5OH、浓H2SO4则发生的是酯化反应,F应该含有酯基。A和D再根据题干中的“已知”部分进行推断,整个生产路线就水到渠成了。

3.突破陌生反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机试题倾向于在题干中提供陌生反应,意在考查考生读懂信息、正确迁移的能力。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2017年全国卷I、2018年全国卷Ⅲ的羟醛缩合反应、2016年全国卷Ⅲ的Glaser反应、2019年全国卷Ⅲ的Heck反应,此外,在其他省市的高考卷也出现了臭氧化、羰基的亲核加成等反应,这些陌生反应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并未出现,学生经常一头雾水。

这时应该牢记的是,高考考查的陌生反应不可能与中学所学知识毫无关系,面对陌生有机反应,我们需要对比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结构,分析它们断键和成键的方式,从而判断结构的变化,依据反应物去推出生成物,或者根据生成物来推出反应物。在这个时候,题干中的“已知”信息往往非常重要,有时,通过已知推断未知,照葫芦画瓢,在有机合成路线中就可以直接应用或仿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