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教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梅馆记》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重要的文言字词,疏通文意,掌握一些特殊语法现象。

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如何“托物言志”。

掌握“托物言志”的特点。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现象的愤恨之情及其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词语及相关的特殊语法现象。

2、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寓意。

2.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引导学生探讨人才观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研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营造气氛

CAI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梅花》,画面中一组梅花在背景中移动。

配以文字说明:梅,落叶乔木或落叶灌木,性耐寒,因而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又与兰、竹、菊合称“花中君子”。1987年5月,在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选中荣膺榜首,被誉为“花魁”。

(CAI显示盆栽梅花与土栽梅花的比较图)请同学们从审美的角度说说对画面上不同梅花的感受。

二.导入新课

初中时我们学过“九州生气恃风雷”(用幻灯片打出《己亥杂诗》)一诗,诗作想象奇异,奔放豪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热切盼望新兴社会力量出现,一扫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小品文《病梅馆记》。

三.介绍背景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又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先来听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书生,一天他正在读书,突然一阵清风袭来,书生来了雅兴,随口吟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件事传到朝廷,结果书生被砍了头。罪名是攻击朝廷统治者不懂文化(同学们很快就会反应到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清风”中的“清”与清朝中“清”是一个字)仅仅这样的一件小事,就足以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思想文化专制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残酷境地。龚自珍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由于清政府长期以来大搞文字狱,压抑、摧残知识分子,堵塞才路,形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作者以先觉者的敏锐预感到清王朝的危机。他认为要使国家振作起来,靠的是一场变革,而变革则需要大批的人才。龚自珍要疗救社会的病态,要拯救天下的英才,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病梅馆记》正是反映这种思想的代表作。

然而,作者在当时的社会又不能直言,于是他就巧妙地借用于梅,以梅喻人,托梅议政。这也正是我们熟知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解题

从题目字面上看,本文写作对象是“梅”,落笔重点在“病”字上,引起读者深思。作者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梅议政,含意隽永。

五、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配乐——古筝名曲《梅花三弄》)

强调读音、释义:欹、鬻、斫、垢

2.自由诵读(快慢不拘,大小声皆宜,但绝不可默读)

引姚鼐语“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自悟。若但能默看,那终生做外行也。”

3.集体诵读(掌握节奏、控制语调、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朗读水平与语文能力成正比)

六.分析课文

有了诵读基础,我们可以进入课文的分析了。这篇小文不足三百字,寓意深刻、写法独特。要把握文章的要点,首先要明确三个问题(屏幕上打出思考题)

梅的病态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曲、欹、疏,象征对人格的扭曲。)

2、致梅成病态的手段是什么?这又象征了什么?

(斫、删、锄,象征对人才的压迫摧残)

3.疗梅的决心是怎样体现的?

A、先有行动:购梅、辟馆;

B、具体办法:纵、顺、埋、解、复、全

(困难与苦衷:来自文人画士的垢厉,暇日与闲田不多,身单力薄)

C、态度愿望:不怕打击,置垢厉与度外;穷其后半生,将疗梅事业进行到底。其勇气、其魄力、其意志,令人钦佩、令人敬慕。

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的托物言志:梅——人才;病梅——畸形人才;文人画士——清朝统治者。作者谴责摧残梅花的举动,实际上抒发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与痛恨,表达了要求改革的心情。

七.理清思路(板书)

品梅的标准:曲、欹、疏

病梅的根源病梅的手段:斫、删、锄摧残人才

严重的后果:梅皆病

行动:购盆、辟馆

疗梅的决心办法:纵、顺、毁、解…拯救人才

愿望:穷其一生

八.体味情感(——无限同情,满腔悲愤。引导学生从课文找出表达悲愤情感的语句)

1、“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其实是为人才惨遭摧残而痛心疾首“夭其稚枝、遏其生气”如泣如诉何其悲凉,激起读者的共鸣。

2、皆产梅”与“梅皆病”遥相呼应,写出病梅之广、数量之多、语气之沉痛。“文人化士之祸之烈至此哉”更是义愤添胸;一声“呜呼”更是令人荡气回肠。要拯救饱受压抑摧残的天下

文档评论(0)

mmhaij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