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题阶段性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课题阶段性总结

五常市十一、五课题

数学课题阶段性总结

安家中学王金梅201*年5月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一、选择目标系统这一课题的意义

随着新课标实验在全国各省市、各年级逐步展开,教育改革深入课程领域,标志素质教育进入良性可操作阶段。课程改革促进教法学法变革,而学法教法的变革也必然涉及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改革。

评价改革是一系统工程,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的改革理念没有被深刻领会之前,施行某些具体做法可能会出现表面化和潮流化的现象。作为数学学科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解决评价问题就不能落到实处。而目标系统的建立不能一蹴而就,迫切需要对评价的理念、方法和体制等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并不断完善。

我们感到目标系统的建立是难度很大的、但又必须解决的一个课题,尽管我们水平和能力有限,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做些探索与实践。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不断学习和搜集国内外有关创新教育和学生评价的研究材料。如美国梅里尔.哈明编著的《创新教育课程设计》、江苏教育学院肖柏荣《对实施数学创新教育的认识与思考》以及《数学新课程标准》、《天津市中小学中学数学学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意见》试行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中科院王文忠的《学生的目标系统》等。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很多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的评价标准。要求教师在深刻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课程标准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提出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这样才有可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定评价目标,选择相关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任务。教学过程中不断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客观、真实、全面、正确的评价,否则就会削弱评价信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1、本课题采取“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宏观”的多次反复螺旋式逐步充实、提高,最终形成目标系统的框架。整体框架(理论支撑)2、运用多方位立体评价方法

2

教学实践理论升华添砖加瓦(实践证实)高楼大厦再度修正目标系统学生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含确立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设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法并收集数据和资料,达成和呈现评价结果、评价的反馈等。运用过程性、多方位、立体的评价方法。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改变将一张试卷作为唯一或主要的评价手段,还可以通过访谈评价、问卷评价、应用调查表进行观察、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

例如,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能够很好地突出评价的过程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有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同样,表现性评价创设了真实的情境,通过学生活动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但能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能够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情况。

3、保证评价资料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学生评价的资料,包含学生的作业、创新方面的小测验、问卷调查表、小论文、计划书、实验报告、活动过程记录等表明学生学习状况的原始资料,以及对上述内容的评价,如分数、等级、评语及改进意见。

评价任务必须与评价目标高度一致,学生通过评价任务展示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且要对评价过程进行高质量的管理,才能保证所获得的评价资料的有效性。如果没有对学生在完成表现性任务过程中的合作能力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而是将学生的汇报或调查表的内容作为评价资料,就有可能出现不准确的问题。同时学生评价资料还表明了学生在某一方面发展变化的轨迹,对于教学和学习改进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相比较而言,带有评语的原始资料比系统的分数或等级更重要。

三、本课题的实验过程

首先在学习创新理论和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评价的框架,然后进行教学实践。

1、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当我们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大胆实践了“实验发现法”和“讨论法”,让学生在体验数学创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崔向阳老师主讲初中几何第七章《

5圆周角》,其中圆周角定理的引出及证明是本节的难点。教师采用“讨论法”进行如下处理通过学生动手画圆周角和圆心的位置得到三种情况,即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圆心在圆周角的内部、圆心在圆周角的外部。

教师设计了讨论题⑴[问题1]在第一个图中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之间由什么关系?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待全班同学讨论完毕后,每组请一名代表发言说出结论和理由,即使说错了或表达不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给予肯由本组其他组员或另外几组

BOBO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