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书法 第七章 明代书法.pptVIP

  1. 1、本文档共1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书派的其他书家

著名的有唐寅、王守仁等。唐寅唐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晚年号六如居士。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风流倜傥,被誉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是我国书画史上杰出的书画家。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时“显亲扬名”思想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然而在他踌躇满志晋京会试考状元时,却遇到了一件科场舞弊案,并被牵连卷入其中。在这一事件中唐寅感受到了人情的无常、命运的不测。他返苏后潜心于佛学研究.在45岁被聘去江西南昌当幕僚,去了半年后发现宁王有反意,日后必生乱,唐寅又装狂逃回苏州,至此后他日渐消沉。他的名望虽高,画却卖不出去,境况十分凄苦悲凉,于嘉靖二年(1523年)病逝,结束了他表面极端放浪、内心异常痛楚的一生,年仅54岁。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頫,更受李北海影响,俊逸挺秀,妩媚多姿,行笔圆熟而洒脱,唯笔力稍弱,钩挑牵丝绵软,结构亦略趋松散。故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落花诗册》共30首,是他看到地上落英满布,联系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怅然不已,抒发了心中愤慨之作。《落花诗》是唐寅传世的书法代表作之-,用笔圆转妍美,玉骨丰肌,风流潇酒,温文尔雅。王守仁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更名为守仁,曾筑室于绍兴阳明洞中,世称“王阳明”。浙江余姚(今绍兴)人。明朝弘治进士,正德中任右佥部御史,左都御史。王守仁是杰出的学者,也是著名哲学家,是中国哲学史上主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初习程朱理学与佛学,后转陆九渊心学,提倡“心学”,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专心儒学,“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求诸事物,其学识影响巨大。著有《阳明全书》。王守仁善诗文,工书法,流传作品有《七言绝句》、《七言律诗》等,书法多以行草为主。

《行草手札》经折装共14纸,为其答虞佐侍御(即浙江按使唐龙)书,书法挺劲古逸。款署“守仁”钤有“阳明山人之印”,末署“七月五日寓广信具”。当为明正德十六年其自南昌返浙时所作。吴门书派的特殊意义以明代书法来看,文徵明、祝允明、王宠等人的书法,有着特殊的意义。第一,他们的书法经历了“台阁体”的以书取士,并与其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立统一,将应用与艺术调和为一体。文徵明是因字差被考官奚落而发奋学书的,当然他开始攻书,目标也是以台阁体为标准的,工整严格,一丝不苟;而王宠屡试,其书也是不能不受台阁体影响。这样看来,他们的书法与台阁体之间,有一个合弃的过程,尽管他们后来不再问取功名,但这种学书意识却表明:在艺术创作与恭楷应用两者产生矛盾之时,他们以独特的际遇、曲折反映出时尚的、应用的、官方规定的书法和艺术风格的、士大夫阶层的、个人精神的书法之间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在吴门书派中,祝允明、陈道复的书法一开始走向浪漫主义、尤其是他们的大草书已是淋漓尽致的自我表现,为明代浪漫主义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市民文化的冲击反映在书风上是雅俗共赏化,即应用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在元明时代,文化领域里萌生着、蓬勃地发展着种种市民文化,适应着日益庞大的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其中有戏曲、散曲、小曲、小说、说唱文学等多种门类,他们汇成了一股潮流,对原有的所谓高雅文艺进行着种种不同途径的渗透,又不断地吸收、改造和完善着自身,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在“雅”与“俗”的调和上,有着特有的功能和魅力。

第三,书法形式的完备和观赏性的增强促使书法走向艺术,化解了书法艺术上最关键的矛盾从书法形式上看,宋元时期,书法是以展玩的横式手卷和应用的尺牍、手札为主,受绘画艺术形式的影响,书法到了明代,已出现了大幅立轴。由于幅式的越来越大和越来越长,观赏性也越来越强,对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也就刺激着书法形式的完备,观赏性的增强,促使着书法更走向艺术。从文徵明传世的巨幅作品上可以看出他在形式上的不断追求。王宠的书法,表现意识上已强于文徵明,已受浪漫书风的影响了。官方应用、市民文化与艺术创作之间,复古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都是当时书法艺术上最关键的矛盾,有了文徵明、王宠,就使应用与艺术、崇古与浪漫、官方与民间这些不同的审美风格呈合流的态势,矛盾在他们笔下融化了。第四,吴门书派的出现表明了书法艺术流派意识的成熟。吴门书派在艺术发展史上的意义,就是以典型的文人知识结构,书画诗文一体化的知识结构,同时加上某种地域的、个人主观上的意识、构成了一个非常有自觉性的流派。这种流派意识为后来更明确的流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也反映出中国古典艺术中的书画合流现象开始从个人走向群体的大趋向。吴门书派的局限由于吴门书派中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业写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文案个性定制,计划书、方案、策划书专业撰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