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案例选评第2章 强制交易与搭售行为.docx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案例选评第2章 强制交易与搭售行为.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强制交易与搭售行为

案例2虚假宣传引诱消费者接受服务中的强制交易

-某皮肤管理中心强制消费者交易案

案情简介

2019年8月22日,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办案单位)接到消费者举报,称某皮肤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当事人)以提供免费洗面引诱消费者,再以祛斑、去黄的名目收费。

经立案查明,当事人为招揽生意,雇用员工在六枝特区街心花园街

对面路段,对来往的女性进行宣传,称该美容中心正举办“免费美容体验及进店前30名客户有优惠”等活动。当消费者进店体验时,当事人在为消费者洁面的过程中,在消费者的半边脸上涂抹普通的冷凝胶(当事人宣称该冷凝胶为美容胶原蛋白),然后利用美容工具(小彩光)在消费者的半边脸上做按摩提斑检测,经过15~20分钟的按摩后,消费者的这半边脸上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黑斑或黄斑。此时,美容师宣称只有用店内的美容仪器才能祛除检测出的黑斑或黄斑,但这不是免费项目,需要先支付1.5万元祛斑费。至案发时,当事人以此方法共计收取两名消费者3万元的祛斑费。案发后,当事人已将费用全部退还消费者。

当事人的上述行为已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规定,构成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时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办案单位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并处罚款5万元。

评析提要

类似本案这种以免费服务为诱饵,引诱消费者接受服务后,再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者埋单的情况,在美容美发行业是一种多发的消费侵权行为。本案中将当事人的行为认定为对所提供的服务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是值得商榷的。

评析

之所以说本案的法律适用值得商榷,是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十条第一款的立法原旨是对商品或者服务的宣传,不得虚假或引人误解。而本案有三个特征:

第一,“免费洁面”仅是当事人诱骗消费者的手段。如果一开始当事人就明确告知消费者,其祛斑要收1.5万元,那么,可能就不会有消费者接受这种服务。在洁面过程中当事人又做了手脚,把冷凝胶涂在消费者的脸部,却谎称涂的是“美容胶原蛋白”。结果使消费者脸部出现不同程度的黄斑、黑斑,甚至是“阴阳脸”(半张脸黑,半张脸黄)。可见“免费洁面”实际上是诱骗消费者的手段,而不是对洁面服务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第二,强迫交易才是其违法的目的。当消费者面部出现黄、黑斑后,当事人宣称必须使用他们的美容仪器才能祛除,但要收取1.5万元的祛斑费。当然消费者可以不接受这样高的费用,但又有哪位女性愿意以这样一张脸示人呢?当事人正是利用消费者这样的心理,强制消费者接受其服务。

第三,对消费者合法权益造成实际损害。当事人利用心理强制向消费者收取不合理的高额服务费,对消费者的财产造成损害。

所以对本案当事人的行为应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第三款“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的规定定性,适用该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第(十)项“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处罚。这是一个兜底条款,有两层含义:其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本身所禁止的违法行为,如第十六条第三款禁止的强制交易行为和第二十六条利用格式条款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等;其二,其他法律所禁止的违法行为,如《合同法》第三条禁止的强制交易行为①和《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禁止的强制交易行为。所以对这种强制交易行为,还有一个涉罪移送的行刑衔接问题。

启示

对一个违法行为的性质判定不能只看其行为的表面形式,而应该查明其违法的目的和损害后果,并据此认定当事人行为的性质。如本案在表面上是当事人以“免费洁面”来引诱消费者,但这并不是对其提供的服务所做的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因为其目的是通过“免费洁面”引诱消费者,在接受其洁面的过程中涂抹冷凝胶,使消费者的面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斑、黑斑,甚至“阴阳脸”,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强迫,迫使消费者接受高额服务。

2020年1月2日,新浪新闻报道:2019年11月5日,付高(化名)牛塘街头(江苏省常州市)被一名男子推销的免费脸部护理吸引,于是跟随他进了美容店,几名美容师为她检测肤质。“那个女美容师给我右脸涂了一种透明的膏状物,又用一个按摩器一样的东西在我脸上按摩,不一会儿她就告诉我,我脸上有很多杂质。”

付高一照镜子,右脸确实有许多黑色杂质,为了不顶着一张“阴阳脸”出门,她不得已在美容师的劝说下转账400元,对全脸进行了清洁。此后,美容师又相继检测出付高脸部的其他症状,一整套美容做完,免费护理竞变成了有偿美容,费用高达1760元。

付高觉得自己似乎被“忽悠”了,当天就向派出所报警。经过调查

文档评论(0)

偷得浮生半日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