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pdfVIP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一)

心脏

1.心脏位于胸部的左侧,形状象桃子,大小和你的拳头

相似。

2.心脏内有四个腔,分为两房:①左心房、③右心房两

室:②左心室、④右心室

3.心脏上连着五种血管,分为两动脉:⑤主动脉、⑥肺

动脉

4.心脏的结构部分:三静脉:⑦肺静脉(4条)、⑧上腔

静脉、⑨下腔静脉

?如何分清心脏的左右?方法:手捏法捏下部的心室,厚

而硬的为左侧,另一侧为右侧,与我们的左右方向相反规律

1:上房下室,左右颠倒

?由此可知:①②侧为左侧,③④侧为右侧。

?从图中可以看出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

室壁厚,

心脏中壁最厚的地方是左心室的壁。

?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左右两侧腔不通,同侧的腔

相通

?心脏所连的血管:最粗大的血管为⑤主动脉

它与心壁最厚的腔②左心室相连;⑥肺动脉与④右心室

相连。

而③右心房上连着上下两条血管⑧上腔静脉⑨下腔静

①左心房上连着4条小血管⑦肺静脉

规律2:房连静(脉),室连动(脉)

?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能开闭的瓣膜——⑩房室瓣,它

只能向心室开

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⑾动脉瓣,它只能向动脉

开。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心脏里的血液流动方向

为:心房→心室→动脉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二)

输血与血型

1.血型是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的,他将血液分

为A型、B型、AB型、O型四类型,这就是ABO血型。

2.输血的原则:输同型血,否则会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

3.血型鉴定中,只与A型标准血清凝集的是B型血,只

与B型标准血清凝集的是A型血;

若与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的血液是AB型血,都不凝集

的血液是O型血;

紧急情况下,可接受任何ABO血型血的是AB型血,可

给任何ABO血型人输血的是O型血。

4.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

民自愿献血。每次献血200~3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成

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三)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聚光作用)巩膜(保护作用)

中膜:虹膜(调节瞳孔大小)规律:亮小暗大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规律:近大远小脉胳膜(营养

眼球)

眼球内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接受光刺激,产生

神经兴奋)

内容物:房水、晶状体(最主要的折光结构)、玻璃体

2.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视网膜成像(引起神经兴奋)→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

枢→视觉

3.近视假性近视:晶状体曲度过大真性近视:眼球前后

径过长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前方(应配带凹透

镜纠正)

4.白眼球是指巩膜;黑眼球是指虹膜中间的瞳孔;欧洲

人的蓝眼睛是因为虹膜是天蓝色的。

5.如把人眼比作一架照像机,则镜头为晶状体,光圈为

瞳孔,暗箱为脉络膜,底片为视网膜

6.有失明者,经检查眼球结构无损,那么他可能是视神

经或视觉中枢发生病变.

7.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

耳中耳:鼓膜、听小鼓(传导和放大声波)鼓室:内有咽

鼓管连通咽和鼓室

(内有听觉感受器)半规管和前庭(与维持身体平衡和晕

)

8.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产生神经冲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

听觉

9.①遇到巨大声响时,可迅速张嘴;或闭嘴同时双手堵

耳,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以免损伤鼓膜②鼻、咽、喉感

染易引起中耳炎。原因:病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

③皮肤上分布着多种感受器,能感知冷觉、热觉、痛觉、

触觉、压觉。

④舌尖对甜味味敏感、舌根对苦味味敏感、舌的两侧对

酸味敏感。

10.感觉形成的部位:在眼球的视网膜形成的是物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2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中小学教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审批等。本人已有6年教写相关工作经验,具有基本的教案定制,修改,审批等能力。可承接教案,读后感,检讨书,工作计划书等多方面的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