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pptx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汇报人:2024-01-03

Contents目录古诗背景介绍古诗内容解析古诗主题思想古诗教学实践古诗拓展阅读

古诗背景介绍01

此诗作于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后,他乘船经过瓜洲,怀念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此诗为唐代诗人张籍所作,通过描绘秋日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此词为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作,通过描写边塞军营送别归京的场景,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030201创作背景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两度拜相,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唐代诗人,与白居易、元稹等人为友,是中唐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张籍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其词风清新自然,思想深邃。纳兰性德诗人简介

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前后,国家正处于变革之中。《泊船瓜洲》唐代中期,国家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达到了巅峰。《秋思》清代初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但边疆地区仍存在不稳定因素。《长相思》时代背景

古诗内容解析02

《牧童》诗意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舟过安仁》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清平乐?村居》诗意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双亲父老?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诗词大意

《牧童》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我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透过“无腔信口吹”的短笛声,我们感受到了童真童趣。《舟过安仁》此诗写了一叶小渔船上两个小童收起竹篙停下了船桨,其中一童子怪诞的行为引起了诗人的注意。诗人对他们无忧无虑、充满稚气的生活进行了生动活泼的描述。此诗看似浅白,实则内涵很深。《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以轻快、生动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富有生机、充满温馨、恬静的农村生活画面,极富人情味和生活气息。词人抓住乡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组合成优美的图画,为读者展示了一幅栩栩如生、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画面。诗句赏析

重点字词解释醉里吴音相媚好吴音,吴地(江南地带)的语音、当地(作者家乡)的言谈话语。媚好:柔美、讨人喜欢。亡赖亡读wu(无),亡赖即“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同“无”。收篙停棹篙和棹都是划船用的工具。收起竹篙,停下了船桨。棹:船桨。

古诗主题思想03

《村晚》这首诗以乡村晚景为背景,描绘了牧童骑牛晚归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童年时光的追忆。《稚童》这首诗描绘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学的神态,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儿童纯真天性的喜爱之情。《游子吟》这首诗通过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场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感激和怀念。主题思想

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儿童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语言活泼有趣。《稚童》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以静谧的晚景衬托出牧童晚归的动态,画面感强。《村晚》运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游子吟》艺术手法

《村晚》通过对乡村晚景的描绘和牧童晚归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童年时光的追忆。《游子吟》通过对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场景的描绘,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感激和怀念。《稚童》通过儿童的神态和言行,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儿童纯真天性的喜爱。情感表达

古诗教学实践04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教学设解古诗含义,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三首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游园不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难点是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重点是对生字词的掌握。黑板、粉笔、投影仪、PPT课件。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古诗的背景、作者介绍、生字词等基础知识。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学习。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学生扮演古诗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角色扮演法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有所提高,生字词掌握较好。教学效果通过直观演示法和角色扮演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成功之处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加强引导和讲解。不足之处增加对古诗背景和作者的介绍,加强学生对古诗的整体理解;增加学生讨论和分享的时间,促进互相学习。改进措施教学反思

古诗拓展阅读05

03《登鹳雀楼》这

文档评论(0)

189****187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天津卓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天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02MADL1U0A9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