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三节: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各国文学、
哲学著作的互译
17世纪至19世纪是欧洲近代国家的形成时期。?战争和启蒙运动、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促进了欧洲各国在文学、哲学等人文学科方面的翻译逐渐成为主流,而拉丁文的古典作品翻译和圣经翻译构成了整个近代欧洲三百年翻译史的另一条发展线索。
英国在本时期延续了自己的翻译传统,代表作《钦定本圣经》使用了通俗英语,采用比较自由的翻译,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传播性、接受性。其翻译活动由国王组织,具有很强的权威性、组织性和专业性。1.德莱顿、蒲柏、加尼特等人的翻译活动(英国)?代表人物:?约翰·德莱顿?卡莱尔?加尼特
约翰德?莱顿(JohnDryden,1631―1700)“桂冠诗人”“英国文艺批评之父”“德莱顿时代”。在文学领域翻译实践和翻译思想领域卓越非凡。翻译出版了朱文纳尔(Juvenal)和佩尔休斯(Persius)的讽刺诗,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维吉尔的《伊尼特》,《古今寓言集》。
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Pope)英国启蒙运动时期最著名的古典主义诗人批评家翻译家,擅长英雄双韵体诗歌形式。《批评随笔》奠定其批评家的地位。《田园诗集》是其年轻时的代表作。荷马史诗《伊利亚特》(Iliad)《奥德赛》(Odyssey)
19世纪,文学浪漫主义时期。
卡莱尔(ThomasCarlyle)维多利亚时期讽刺作家、历史学家、评论家、翻译家。对德国文学有浓厚兴趣,深入研究德国文学和哲学《歌德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和席勒其翻译将德国文学介绍到英国读者面前,有很大影响,在德国享有很大声誉。代表作《衣装哲学》《法国革命》《论英雄英雄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崇拜》《过去和现在》等。
加尼特十九世纪后半期二十世纪上半期俄罗斯文学英译最早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介绍到英国。?重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琳娜》《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决斗》《契诃夫小说选》《父与子》近七十部。?行文流畅自然,可读性强,风格独特。?很多译本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标准英译本。?她的译文,影响了几代的英国文学爱好者,弗吉尼亚·伍尔夫有一句话足以惊世骇俗,她说:“如果写小说而不写俄国式的,那就是浪费时间。”
近代300年英国的翻译状况特点:
?1、读者的兴趣不再局限于宗教典籍和古典作品,对其他国家的文学、尤其是同时代的作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也关注流行小说、游记、历史传记等各种体裁和风格。?2、英国翻译对象发生了新变化:18世纪之前,英法文学互译多;19世纪英德交流多。?3、译者身份多样化。译者可能是职业翻译,也可能是业余爱好者,也可能身兼数职。
2、法国17世纪?17世纪法国翻译以古典作品为主,古典主义成为主导性诗学标准,确立了“三一律”等文艺理论体系。其翻译对象为古典作品,翻译方法自由,译者比较随便地对原文进行修改和补充。?代表人物:?尼古拉斯·佩罗·德·阿布朗古尔:“不忠的美人”?达尼埃尔·于埃?米歇尔·德马罗尔?夏尔·索雷尔
阿布朗古尔(1606―1664)译作颇丰,最知名的是塔西佗的《编年史》。其翻译原则按照法国文学的审美标,适准对原作进行调整和改进以合本土读者的阅读口味。太过自由,给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提供了素材和样板以及法语语言的表现力,“不忠的美人”。
达尼埃尔?于埃(DanielHuet,1630-1721)译作风格优美,倾向于灵活的翻译,强调译作的效果等同于原作的效果。?1670年开始主编古典作品丛书(DelphinClassics)
2、法国18世纪?18世纪法国译坛对古典作品的兴趣逐渐退潮,德国文学和英国文学流行。在翻译方法上倾向于忠实原文的翻译。?代表人物:?狄德罗?伏尔泰?勒图尔诺。
狄德罗(DenisDiderot1713-1784)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作家、百科全书派代表.将英国百科全书译成法文,模仿英国小说家理查逊的《帕梅拉》进行创作。
伏尔泰(1694-1778)以翻译莎士比亚喜剧而著名,18世纪最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哲学家、剧作家、史学家、翻译家。流亡英格兰,接触当时英格兰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他强调要忠实原文作者根据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法译本创作悲剧《中国孤儿》。
斯图尔勒(1736-1788)用散文体翻译莎士比亚。内容上十分忠实原文。主要翻译英国“墓人派”是人的作品。?他的作品成为法国另一位翻译家弗朗索瓦?迪西的参考依据。?弗朗索瓦?迪西不懂英文,主要在前
文档评论(0)